本文轉自:河南日報

三門峽市各相關單位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重點,紮實推進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三門峽市陝州外國語學校

創新打造清廉學校新生態

近日,三門峽市陝州外國語學校榮獲首批市級清廉學校示範校稱號。近年來,該校聚焦中小學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重點,以清廉學校創建爲重要抓手,着力打造風清氣正的學校新生態。

陽光生“廉”,推動黨建引領與清廉學校建設深度融合,突出“關鍵少數”,黨支部切實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牽頭抓、支部成員一齊抓”的工作局面;師德弘“廉”,推動師德師風與清廉學校建設深度融合;環境培“廉”,推動日常教育與清廉學校建設深度融合,突出文化浸潤,在校園景觀中建設“廉政教育文化長廊”,編制清廉校園應知應會手冊,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廉政文化氛圍;家庭潤“廉”,通過設立家長學校、家訪談心等形式,推動家校共育與清廉學校建設深度融合。(辛博 王雯)

三門峽市陝州中學

持續推動清廉學校建設向縱深發展

“‘廉’字從偏旁上來說,部首是‘廣’字。‘廣’字就像一面盾牌,護佑着‘兼’字,同時也像一面危牆,隨時壓垮‘兼’字。”近日,三門峽市陝州中學黨總支副書記王連林爲全校黨員教師上了一場廉政教育專題黨課。

教師廉潔從教,自覺保持清廉純潔的作風,這是廉潔從教最深沉的思想根基。一直以來,陝州中學緊緊圍繞“樹清風正氣 鑄廉潔校園”主線,強化師德師風教育,深入開展“黨建引領,勤廉治校”活動,不斷推動清廉學校建設向縱深發展。

該校立足實際,充分挖掘學科教育內涵,豐富校園廉潔主題教育形式。邀請市委黨校教授到學校上黨風廉政教育課,讓思政課教師講廉政故事,組織語文教師編寫廉政教育學習資料,把廉潔教育寓於教師日常工作中,促進全體教師自覺增強廉潔自律意識,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黃偉波)

義馬市人社局

守好紀檢監督“總開關”

義馬市人社局緊盯紀律作風和責任落實情況,以更實的監督舉措推動各項惠民惠企政策落實落地。

強化監督檢查。將各項穩就業政策納入政治監督重點內容,堅持圍繞落實各項穩就業政策重點環節和關鍵崗位,通過督導調研、專題會商等工作機制強化日常監督。

壓實責任主體。對穩就業促發展政策落實情況提出意見和要求,壓實部門主體責任和職能監管責任。積極開展就業資金專項監督檢查,聽取就業資金使用情況彙報,督促落實各項穩就業補貼政策。

深入企業解難題。結合“萬人助萬企”活動,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監督治理,通過深入各類企業聽意見、送政策,打通影響制約營商環境的一個個難點、痛點、堵點。(潘亞麗 趙星宇)

三門峽市陝州區甘棠街道

集中整治不正之風

日前,陝州區甘棠街道黨工委召開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推進會,立足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全面推進集中整治。

堅持問題導向,嚴肅查處侵害羣衆切身利益案件。對羣衆反映強烈的村集體“三資”管理混亂、土地徵佔爭議、集體資源流失等突出問題重拳出擊,確保集中整治工作實效。主動發現,積極破解制約基層發展堵點問題。對基層形式主義、兜底保障政策、村內環境治理、安全生產等關係到羣衆切身利益的問題,全面排查,將問題解決在萌芽之中。

該街道紀工委書記表示,要以此次集中整治爲契機,高質量解決羣衆反映的問題,切實轉化學習成果和整治成果,讓羣衆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不斷提高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楊曉波)

三門峽市陝州區張茅鄉

上下聯動糾風治亂

近日,陝州區張茅鄉紀委在全鄉範圍內開展糾治羣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活動。成立監督檢查專班,以“12345”政務服務熱線、往期線索複查、羣衆滿意度調查問卷、重點項目工程再審計等爲抓手,集中解決一批羣衆身邊的“蠅貪蟻腐”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深化鄉村振興領域不正之風和問題專項整治,瞄準低保五保、幫扶項目等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開展集中整治。

目前全鄉16個行業部門對職權範圍內的工作進行自查並分別建立臺賬,排查往期線索58個,填寫黨員幹部民意調查問卷120餘份,對近兩年的7個幫扶項目工程開展再次複覈審計,不斷推動集中整治工作走深走實。(郝倩倩 王曉麗)

義馬市朝陽路街道

全面推進監督工作有效提升

義馬市朝陽路紀工委圍繞監督首責,聚焦中心工作,加強政治監督與狠抓執行落實同頻推進。

強化監督促提升。嚴格開展“第一議題”學習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聚焦“三重一大”監督環節,全過程督導、提出並完善問題,有效推進監督工作落實落細。着力加強紀檢監察干部警示教育,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學習典型案例通報等形式開展警示教育。

狠抓執行促落實。年初圍繞街道重點任務、工作實際實行“周彙報、月督導、季述評、年考覈”的工作推進機制。緊密結合年初54項工作任務,分類實施“標星”督促機制,針對超期未完成、正常推進的任務動態進行評估,有效倒逼工作質效提升。(李倩茹 張林潔)

義馬市千秋路街道

精準監督 兜牢底線

義馬市千秋路街道紀工委通過“聽、找、追”三舉措深挖細查,緊盯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用“小切口”撬動“大民生”。

將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納入全年重點監督內容,一方面抓社會救助准入門檻,一方面抓救助資金落實情況,對轄區內享受社會救助的782人,通過“日走訪、周彙總、月小結”的工作方法,築牢社會救助保障底線。

聯合社會事務辦通過召開社會救助評估會議、實地走訪、查閱資料、信息比對等方式,精準規範開展低保、特困審覈工作,重點關注失業、靈活就業、低保邊緣戶等對象,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利用互聯網、大數據變“人找政策”爲“政策找人”,推進精準救助,兜牢基本民生底線。(趙陽陽 段瑛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