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眉山日报

□蔡古梅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5月8日,位于眉山天府新区龙马镇凤梧村的蔬菜大棚里,一望无际的辣椒长势喜人,当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采摘辣椒,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一袋辣椒重50斤,一车1000斤左右。每天平均都有近2000斤蔬菜运往成都等地。”种植大户冷永建正将刚采摘下来的辣椒装上车,准备打包销往成都。

冷永建是凤梧村的村民,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2016年,冷永建返乡创业,流转104亩土地用于蔬菜、瓜果种植。今年,是他种植蔬菜的第九个年头。

“我们主要种植大棚蔬菜,主打一个时间差,反季销售蔬菜,这样利润空间大点。”冷永建介绍,大棚主要起早春和秋延后作用。以辣椒为例,比传统辣椒多采摘近2个月,每亩基本上能多采摘5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增加2000元以上。

“辣椒丰收预计持续到6月中旬到7月初,除了辣椒,我们也几乎可以全年不间断保障蔬菜产品供应。”冷永建指着大棚高兴地说。

据悉,龙马镇素有“蔬菜之乡”美称,蔬菜规模种植发展已久。近年来,龙马镇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发力,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给镇里发展蔬菜产业的种植户带来了“红利”。

“龙马离成都近,蔬菜下午采摘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现在成都各大市场上了。”冷永建介绍,沿着这些路,龙马镇种植的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10多分钟就能直达高速,输送至全国各地。

乘着冷永建搭好的销售路子,村里农户种植的蔬菜也搭上了“顺风车”。

“老百姓都会把蔬菜拉到我这里来,收购商来的时候,一起收走,价格都是一样的,比他们自己拉出去卖强点。”冷永建介绍,村里散户自己种植蔬菜售卖,一是价格混乱,不稳定,二是收购商对散户会进行压价。

值得一提的是,从蔬菜育苗到移栽,再到除草及采收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确保了一份稳定且可靠的经济收入。

当地村民姚明客就是冷勇建请的常驻帮工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工作,空闲了就到基地打工,一年下来能挣2万元左右。”

近年来,成眉同城发展迅速,龙马镇依托自身交通优势,逐步形成集种植、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目前,该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越来越多的蔬菜种植基地实现了一年四季辣椒、黄瓜、西兰花等各类不同品种蔬菜的循环种植,蔬菜产业已成富民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