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佩琦

備受矚目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落地!5月13日,財政部公佈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17日,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發行。

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仍面臨一定挑戰。業內認爲,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助於引領經濟走出總需求不足的困境,“功在當代,利在長遠”。

分析人士表示,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開閘後,或將產生三方面影響:發行節奏“小步多頻”,對流動性衝擊有限;釋放積極財政信號,提振市場信心;提供安全高息資產,緩解債市“資產荒”。

爲何發行?

最近,一個財政領域的專業術語——超長期特別國債——成爲了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

這一詞語源自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稱: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自1981年國債恢復發行以來,我國共新發過三次特別國債,分別發行於1998年、2007年和2020年。此外,在2017年和2022年還曾進行特別國債續發。這些在關鍵歷史節點發行的特別國債,爲實現社會與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大作用。

爲何在當前時點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答案關乎國計民生。當前,我國經濟內生動能有待增強。政府通過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有望將個人儲蓄“積水成淵”引導轉化至公共領域投資,增就業、創需求,促進經濟與社會長期發展的良性互動。

市場人士認爲,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亮點蘊含在名稱之中:期限特別長,分爲20年、30年和50年,有利於匹配重大項目的長期資金需求,可謂“功在當代,利在長遠”。

此外,目前地方財政和債務壓力較大,需要中央適度加槓桿。“中央負債率上升幅度不大,目前仍處於國際偏低水平,仍有一定的舉債空間。並且,相對地方而言,中央舉債成本更低、週期更長。由中央作爲舉債主力,有助於優化政府債務的期限結構、平滑債務償付壓力、增強財政可持續性。”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提出了一種新視角:“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助於完善中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奠定以國債作爲流動性調節和基礎貨幣供給渠道的基礎。這或許是其超長期的真正意義所在。”

影響幾何?

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將對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A股市場有望繼續回暖。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峯表示,一方面,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落地釋放積極財政信號,有助於提振權益市場信心;另一方面,募資主要用於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建設,可拉動相關配套投資,強化經濟復甦態勢,改善市場預期。

興業銀行私人銀行部門認爲,當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等領域時,能夠改善企業盈利預期和提升市場信心,有利於企業盈利增長和股市基本面改善,相關行業和公司或將受益,爲股市帶來長期正面效應。

溫彬表示,隨着樓市調控步入新階段,疊加當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不高,橫向及縱向對比均具備較強的投資吸引力,A股短中期仍具備上行潛力。

——流動性衝擊相對有限。

從發行安排來看,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呈現“小步多頻”的發行節奏:在5月至11月期間,20年期,每月發行一次,共七次;30年期,5月和11月各發行一次,其餘月份每月發行兩次,共十二次;50年期,每兩月發行一次,共三次。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爲,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短期內的“抽水”效應有限,對流動性的集中衝擊較預期減弱。

“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時長7個月,發行期數共計22期,平均單期發行規模455億元。相較往年,今年發行節奏相對更緩,平均單期供給衝擊更小。”中金固收研究團隊認爲,本輪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安排已經儘量降低了流動性衝擊及市場影響。

——緩解債市“資產荒”。

業內普遍認爲,在實體融資需求持續偏弱、城投平臺融資收縮的背景下,超長期特別國債提供安全高息資產,或將有助於緩解債市安全資產缺乏的困境。

王一峯認爲,伴隨超長債供給增加,債券投資機構資產端欠配壓力或將有所緩解,長端利率存在向上修復空間,收益率曲線形態將回歸常態。

中金固收研究團隊認爲,金融機構對於高息資產的需求旺盛,足以消化政府債券供給增量,無須過度擔憂特別國債供給衝擊。另外,今年新發特別國債均爲20年期及以上的超長期債券,提供安全且收益相對更高的資產,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緩解當前債市“資產荒”。

在策略選擇上,溫彬認爲,增發超長期特別國債有利於降低地方債務風險,加之一攬子化債方案持續落實、地方債務強監管政策持續,短期內城投企業公開市場債務違約風險不大,鑑於短久期城投債相對抗跌,可關注“次優”與“困境反轉”平臺。

債市如何走?

超長期特別國債落地後,債市經歷了“過山車”式的一週:短端走強,長端震盪,曲線整體陡峭化。

從全周走勢來看,13日,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計劃出爐,債市應聲走強;15日起,債市全線轉跌;17日,債市情緒波動巨大,國債期貨10年期主力合約低開寬幅震盪,午盤開盤跳水反彈震盪走高,全天收跌0.01%,振幅0.17%。

王一峯分析稱,上週債市收益率連續兩日下行是因爲:一方面,市場前期對於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節奏預期相對充分,“靴子落地”後市場認爲利空出清。同時,對於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操作加量、降準、降息等預期漸起,“寬貨幣”邏輯強化;另一方面,4月金融數據表現超預期轉弱,數據“擠水分”過程對市場情緒帶來擾動。

對於15日債市轉跌的原因,王一峯表示,MLF等量平價續作,前期“寬貨幣”加碼預期落空;房地產收儲政策等相關信息發酵,對債市形成一定壓制。

17日,消息面擾動因素較多,包括超長期特別國債首發、4月經濟數據顯示消費投資同步轉弱、地產重磅政策頻出等,王一峯認爲上述因素導致該日債市交易波動劇烈。

如何看待債市未來走勢?王一峯認爲,短期內伴隨長債供給逐步放量,長端利率上行動力或有所增強;中期來看,存款“脫媒”趨勢下,非銀體系資金相對充裕,“資產荒”行情或仍有延續,在政府債供給顯著提速和經濟需求側改善形成共振之前,利率超預期上行的概率較低。

另有多位市場人士提示,三季度超長期特別國債疊加地方政府債和新增專項債密集發行,或將對債市流動性帶來擾動。此外,近期央行多次提示長端利率風險以及穩地產政策不斷加碼,預計利率上行幅度可能有限且偏緩,債市投資仍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