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消息,電動化和價格戰下,自主品牌“彎道超車”,合資車企倍感“寒意”。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4月合資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已不足四成。合資與自主“反轉”的市佔率反映出合資品牌在國內車市的尷尬,而隨着一汽—大衆“背水一戰”、廣汽本田“裁員”等消息傳出,更讓外界看到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掙扎”。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增長期,自主品牌卷價格、卷技術、卷營銷,讓合資品牌措手不及,“卷”還是“躺”成爲合資車企的必選題。

銷冠“背水一戰”?

一封“除背水一戰,我們無路可走,唯有萬衆一心向死而生”的內部信,將曾經的國內銷冠一汽—大衆推上風口浪尖。有消息稱,本次一汽—大衆的“背水一戰”涉及大衆品牌、一汽奧迪及捷達品牌。

此前,在燃油車時代的國內車市,一汽—大衆與上汽大衆在銷冠位置上輪流“坐莊”,如今一汽—大衆卻面臨“萬衆一心,向死而生”。對於上述內部信,一汽—大衆並未給出回應,但從近年來的銷量數據也可見一斑。2022年,向新能源全面轉型的比亞迪,反超“南北”大衆坐上摘得國內車企銷冠並一直穩坐。來自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以下簡稱“乘聯分會”)的數據顯示,在去年的車企批發量排行榜中,一汽—大衆僅次於比亞迪排名第二位。今年前4個月,一汽—大衆的批發量已降至第五位,而在零售量排行榜上,雖然一汽—大衆仍排名第二位,但相比第三位吉利汽車的銷量優勢已縮小至1萬輛,去年前4個月兩家車企的差距則超15萬輛。

現場拍攝

同時,在終端市場上,一汽—大衆車型的價格也一再探底。一位一汽—大衆4S店銷售人員以指導價21.79萬元的探嶽車型爲例稱,目前該車型現金優惠5萬元,如果消費者分期貸款購買,優惠能到6.3萬元。“現金優惠的同時,如果消費者購買4980元的車輛裝飾能夠再優惠3000元,2200元的新車出庫費也能優惠2000元,該車型優惠已爲近期最高點。”該銷售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店內綜合優惠最高的車型爲一汽—大衆攬巡,優惠已達9萬元。不僅燃油車,一汽—大衆品牌的電動車也同樣開出不小優惠。據瞭解,一汽—大衆ID.6 CROZZ現金優惠可達6萬元,上市不久的2024款ID.7 VIZZION也給出3萬元的優惠。

“一汽—大衆的優惠策略非常現實。”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看來,近年來一汽—大衆在轉型上作出諸多努力,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一汽—大衆也感受到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

集體“過冬”

一汽—大衆的“背水一戰”也是合資品牌的縮影。對於依靠幾款燃油走量車型“穩盤”的合資品牌來說,電動化帶來的轉型陣痛期,讓一衆傳統合資品牌倍感壓力。

其中,曾連續躋身年銷“百萬俱樂部”的北京現代,在銷量急轉直下後“賣廠”減負。2021年,北京現代就出售北京順義第一工廠,最終由理想汽車接盤;去年北京現代重慶工廠也已出售。同樣靠賣廠減壓的還有法系品牌在華的合資“獨苗”——神龍汽車,2022年初神龍將二工廠出售給東風本田,去年神龍汽車開啓降價策略,但銷量依舊未見起色。今年北京車展上,神龍汽車旗下的東風標緻與東風雪鐵龍也雙雙缺席。

不僅韓系與法系品牌,日系品牌在華的境遇也不樂觀。此前,廣汽本田被爆出裁員的消息。對此,廣汽本田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爲保證公司的可持續經營、加速戰略轉型,廣汽本田將進一步提升人員效能。具體措施包括生產領域部分員工第一次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約、自願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等。如員工自願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廣汽本田將依法依規、及時地提供經濟補償,具體人數根據協商情況確定。

合資品牌承受的壓力也傳導到終端市場。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在自主品牌“油電”雙“卷”情況下,目前仍以燃油車爲銷售主力的合資品牌,終端價格基本探底,多位合資品牌經銷商負責人坦言已賠本賣車。其中,一位東風本田經銷商負責人稱,銷售情況最好的東風本田CR-V,目前每輛車虧損1.3萬元。一位一汽豐田經銷商負責人則表示,現在每賣一輛卡羅拉要賠2萬元。

現場拍攝

在採訪中,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目前汽車4S店銷售人員在賣車時會大力推薦分期購車政策,一位合資品牌經銷商銷售人員表示,以往銷售人員向消費者推薦分期購車,最終經銷商能夠賺到銀行的返點,但現在爲進一步促銷,返點也被補貼在新車優惠中。

不過,儘管優惠探底,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仍一降再降。中汽協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合資乘用車的市場份額不足40%。同時,據乘聯分會統計,今年4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

尋路“翻紅”

近兩年,合資與自主品牌“此消彼長”,合資車企佔據“半壁江山”的時代正成爲過去式。

不少合資品牌經銷商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主品牌的“卷”,正在分流合資品牌的銷量。上述東風本田經銷商負責人稱,目前自主品牌“堆配置”的同時,更將價格戰拉進10萬元期間。

乘聯分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合資車企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很長一段時間內更是技術先進性和高質量產業鏈的代表,對自主品牌的發展壯大也提供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但隨着汽車行業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合資品牌原有的產業優勢正在弱化,產能壓力也持續增大。

今年北京車展上,多家合資品牌公佈新能源汽車品牌與產品規劃,不過在顏景輝看來,如今已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初期,突破口也不再是簡單的提速轉型,而是要找到真正的突圍方向。

目前,大衆、豐田等品牌在燃油車市場仍具備賺錢能力,但面對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各合資品牌正繼續加快轉型速度。去年,上汽大衆新設立4個VLE(Vehicle Line Executive車型條線負責人)職位,分別爲大衆MEB、大衆中/大型車、大衆小型/緊湊型車及奧迪品牌,分管4條不同的車型線。上汽大衆總經理賈健旭認爲,車型條線負責制可以打破傳統的條線區分,更關注中國消費者需求,與中國消費者共同定義產品。

同樣通過結構調整進一步本土化的還有豐田汽車。去年8月,豐田在華三家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比亞迪豐田)研發中心的工程師加入IEM by TOYOTA主導的研發項目中。豐田將在華三家合資公司研發中心的本土研發團隊整合至豐田在華統一設立的研發中心,希望在電氣化方面加強所有電動車型(純電動、插電式混動、混動燃料電池)的本土化。豐田中國本部長上田達郎表示,中國汽車市場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發展,豐田也將在中國市場全力以赴,致力於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的變革。

現場拍攝

制定“在中國,爲中國”戰略的大衆汽車集團,更藉助中國造車新勢力品牌的技術“超車”。去年7月,大衆汽車集團宣佈,大衆汽車品牌與小鵬汽車達成技術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電動車型,計劃2026年實現量產上市。今年4月,小鵬汽車與大衆汽車集團簽訂電子電氣架構技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本次戰略合作中,小鵬汽車與大衆汽車集團將基於小鵬汽車最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聯合開發並將其集成到大衆汽車在中國的CMP平臺上。

原標題:“卷”不動也“躺”不平的合資車企

編輯:楊四海    責編:周尚鬥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