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餐飲、旅遊、零售、商圈、文娛、數字化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文旅消費場景不斷突破“邊界”

據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今年5月19日是第14個“中國旅遊日”。從多地舉行的惠民文化旅遊活動看,文旅深度融合,科技賦能不斷打造消費新體驗,多元個性化需求助力拓展消費新場景等,正逐漸成爲當下文旅消費新趨勢。

牛肉丸、朥餅、糖畫……潮州美食非遺集市上,形形色色的潮州傳統美食香氣撲鼻、“潮味”四溢。馬來西亞遊客顏泳和今年第二次來到潮州,“感覺喫不夠!以後我還會經常過來。”

遊客一邊品嚐美食,一邊與潮州飲食工作者、非遺傳承人互動交流,一口非遺糖畫、一杯潮汕工夫茶,串聯起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浙江寧海,賞花線路與採茶研學、讀書活動、繪畫藝術有機結合;在上海,訪問各大博物館的觀衆中,超過50%是35歲以下年輕人,超過60%是“拉桿箱一族”,85%以上會在博物館內或周邊商圈購物……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深度融合,讓旅遊業既服務美好生活,又促進經濟發展。今年以來,寧海通過油菜花節、桃花節、櫻花節三大花節,累計吸引遊客20餘萬人次,帶動實現旅遊收入1350餘萬元。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

科技賦能文旅產業,給遊客帶來更多更炫的消費新體驗,沉浸式智慧化是其中的新亮點。中國國家博物館裏“華彩萬象——石窟藝術沉浸體驗”讓石窟藝術得到全新演繹;“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成爲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人氣最旺的“打卡”點;潮州涵碧樓引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還原歷史場景,講活紅色故事……

如今,5G+智慧旅遊應用已覆蓋風光旖旎的名山大川、歷史文化厚重的文化遺產和古鎮古城、“煙火氣”十足的特色街區、精彩紛呈的戲劇演出以及悠然又活力四射的現代鄉村。面向消費者的機器人送餐服務、無人機外賣、無人機旅拍服務等,已廣泛滲透到旅遊休閒場景。

隨着遊客需求更多元化、個性化,文旅消費場景不斷突破“邊界”,客源地、目的地也更加多元。

在鄂爾多斯康巴什區,“暖城七點半”春夏文旅消費促進活動給賽車小鎮注入夜間生命力。小鎮推動體育與旅遊融合,培育水上運動、低空飛行等新業態,引入後備箱集市、飛機草坪音樂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和親子家庭前來“打卡”和夜遊。

內蒙古師範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楊蘊麗認爲,當下消費需求內容日趨多樣化,餐飲、旅遊、零售、商圈、文娛、數字化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旅遊業態正在日益多元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