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拓展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新路徑

學校文化作爲一種精神力量,在推進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價值意蘊也越來越受到各高職院校的重視和認同。在職業教育從“層次”到“類型”的轉變過程中,推動作爲職業教育主體的高職院校實現文化自覺、自強、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深入探索學校文化建設的實踐,以文化建設和傳播塑造職業教育形象,提升辦學軟實力。

挖掘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多方源流

文化內生性是文化生成的根本屬性,同時,文化建設具有多元性、傳承性和創新性。紮根傳統文化、區域文化、企業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在多元文化的激盪交融中促進學校文化“成長”。

傳承傳統文化。一方面,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辦學歷程中形成獨特的辦學理念、精神和氣質,反映了學校的核心價值觀,是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學校文化的重要根脈。堅持辦學文化,增強師生對學校的認同和熱愛,使他們自覺成爲學校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另一方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觀念、道德規範等,爲學校文化生成提供了深厚土壤。

吸收區域文化。區域文化是地域特有的文化風格,地方的歷史、風俗習慣、民俗文化等深刻塑造了高職學校的文化氣派。高職院校是地方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動與所在地方的文化相融合,通過文化紐帶將學校發展與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血脈相連。

耦合企業文化。職業教育的跨界特徵及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特點,爲高職院校文化建設提供更多場景和更大選擇。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將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創新精神等融入學校文化體系,在與先進企業和行業的文化耦合中相互促進,形成了開放包容、兼容幷蓄的文化生態,爲學校文化建設增添時代氣息。

拓展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三重空間

文化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在於其活力和張力。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要從激發文化活力和張力的角度出發,拓展學校文化建設的認識空間、體驗空間和實踐空間,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在“認知—實踐”的遞歸過程中,構築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

拓展認識空間。認識空間是高職學校爲師生提供的多樣化的文化認識途徑。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構建學校文化融入教學、深入專業、進入課堂的工作體系,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聯通的學校文化宣傳和展示格局,以感性體驗和客觀認識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師生對學校使命、願景等文化內核的認知,贏得師生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支持。

打造體驗空間。體驗空間是高職院校爲師生搭建文化體驗平臺、打造沉浸式學校文化體驗的環境。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建設校史館等文化體驗場所和設施,加強與其他院校和社會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師生共同參與、共同管理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共享文化建設成果的良好氛圍。

擴充實踐空間。實踐空間是高職學校通過完善文化建設的實踐體系,構築學校文化生成的場域。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制定明確的文化建設的計劃和目標、成立文化建設的組織機構、構建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和監督評價機制等建立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讓文化建設貫穿學校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成爲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支點和不可或缺的部分。

優化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行動策略

策略不僅是連接知識和行動的橋樑,也是指導行動的準則。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加強區域聯動,深化產教融合,適時因勢利導,聚焦增值賦能,堅持以師生爲中心,注重目標與手段的統一、結果與過程的統一,在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中,推動學校文化建設落地落實。

加強區域聯動。紮根區域服務地方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基本定位,加強區域聯動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推進文化項目建設等加強與當地政府、社會組織等的合作,着力打破文化建設的地域侷限、空間阻隔和資源限制,促進學校與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資源開發和共享,不斷豐富學校文化建設內涵,推動學校文化走出校門,贏得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深化產教融合。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高職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深化產教融合,打破組織壁壘,促進“產”“教”兩大領域之間的文化交融和互構,提升了高職院校育人水平和辦學水平,彰顯職業院校文化的跨界屬性和特色,體現學校文化建設的價值和意義。

適時因勢利導。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調研和掌握社會各界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期盼和訴求,積極調動廣大師生建設學校文化的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共同建設學校文化的強大合力,推動學校文化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同時,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善於傾聽意見和建議,先立後破,妥善處理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確保學校文化建設穩步前進。

聚焦增值賦能。以學校文化建設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促進師生成長是開展文化建設的內在邏輯。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將學校文化建設作爲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戰略任務,納入學校長期發展規劃,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持續探索之中,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發展、師生成長互促互進。沈琳(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