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盤已經連漲第四周,再創出年內新高。恒生指數全週上升3.1%,收報19,553點;恒生科指全週上升3.8%,收報4,112點。由於賺錢效應良好以及政策利好助推,資金扎堆入市,大市日均成交金額增加至1,686億港元,港股通全周淨流入186億港元。

恒生綜合行業分類指數普遍上漲,地產及科技板塊領漲,全周分別上升7.7%及6.2%,主要受一系列重磅地產政策利好刺激以及外資迴流的支撐。

能源、醫療保健及必需消費行業指數上週則有所下跌,能源業當前或受到資金短暫獲利並流向高BETA板塊的影響。

4月中國信貸脈衝指數較3月進一步回落,而一系列經濟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復甦基礎仍不穩固,工業生產及出口是主要支撐,4月社零同比增速放緩顯示居民消費偏弱。

4月房地產數據繼續疲弱,但商品房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及竣工面積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預計新一輪由政府主導的需求端刺激政策出臺後,或有助紓緩房地產的壓力。

新一輪房地產政策分別從減少土地及存量房供應的供給端,與降低居民購房成本及政府收儲的需求端雙重推動,包括

(1)首套房商貸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爲不低於15%,二套不低於25%,降至歷史最低水平;

(2)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3)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

(4) 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5) 地方政府出資收購閒置存量住宅用地;

(6) 繼續推進 “三大工程”建設。

中泰國際認爲,當前市場資金較爲充裕,後續港股流動性壓力也有望繼續放緩,在美聯儲貨幣政策即將轉向預期下美元指數有加速回落態勢,近期港匯也一度突破7.8的水平。

中央決策層宣佈出臺包括房地產“收儲”、“以舊換新”、以合理價回收閒置土地以及進一步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措施,體現堅定穩地產的決心,風險偏好大幅回暖有利於支撐港股表現。

當前恒生指數對應24年預測PE回升至9.7倍,風險溢價已低於滾動兩年平均兩個標準偏差,AH溢價指數也回落至133.3點,處於自2020年以來14.3%分位數的位置,反映港股的估值已大幅修復,技術面大幅超買,指數短期上行空間或不多。後續市場或由從單邊升市轉向高臺震盪,而盈利能力較強的優質企業有機會繼續獲得價值重估。

中泰國際稱,仍不能排除市場會短暫無視技術面超買及經濟弱復甦的事實。假設盈利預測維持不變,恒生指數的風險溢價進一步回落至5%(2023年1月),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4.3%,那麼最樂觀情況下恒生指數可能高見21,600點水平。

如果恒生指數短時間內繼續快速拉昇,屆時將迎來獲利機會。

中泰國際建議關注板塊層面的機會,如

1) 受惠外資迴流及走勢較落後的科技(遊戲、消費電子)以及生物醫藥

2) 高分紅的石油煤炭、電訊及電力;

3) 受惠海外經濟景氣回暖的銅礦、家居家電、紡職、航運、國際消費品等;

4) 房地產“收儲”計劃料對一線城市的部分龍頭房企、物管及代建帶來利好,以及資本市場風險偏好改善,有望帶動內險投資端收益上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