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魯中晨報

解營村村民在小區健身。

解營村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 住房醫療養老教育村裏兜底無憂

張店區房鎮鎮解營村“兜底網”托起村民穩穩的幸福

在淄博市張店區房鎮鎮解營村,有一張用數字織就的密密麻麻的“網”,這張網不僅兜住了民生底線,還托起了村民穩穩的幸福。這張網裏有什麼,是如何織起來的?

舊村改造,每戶3套大產權房

5月16日,走進解營·順馨苑社區,一排排樓房錯落有序,在藍天白雲的掩映下,顯得格外整齊美觀。這是解營村舊村改造建起的小區,因環境優美、容積率低被評爲淄博市森林村居。

此前,解營村不是這個模樣。

解營村,位於濟青高速公路以北、三贏路以南、北京路以東、張田路以西。10年前,這裏還是一個全是平房的落後小村莊。

爲了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條件,2016年,解營村“兩委”積極對上爭取政策,本着羣衆自願、條件成熟的原則,從有利於羣衆生產生活、有利於資源整合和有利於土地集約利用出發,啓動了舊村改造項目。

解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耿俊義介紹,舊村改造過程歷盡艱難,可在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成果有目共睹。村裏469戶村民每戶都分到了3套大產權樓房,截至目前已有13棟樓房交付使用,家家都住進了新房。

68歲的村民耿佃友正在社區的綠色長廊里納涼,他告訴記者,“住進新房後,冬暖夏涼,我們啥也不用操心了。你看看這走廊、這廣場,還有樓前樓後,天天都乾乾淨淨的。你去摸一下我們樓道里的樓梯扶手,上面一點灰塵都沒有……”

話語中,有滿足有自豪,對村“兩委”的滿意更是藏不住。

耿俊義介紹,村“兩委”始終把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公心爲民,爲村民創造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舊村改造後新建的社區配套齊全,老年公寓、長者食堂、衛生室、幼兒園已投入使用。爲豐富羣衆業餘文化生活,他們還打造了棋牌室、書畫室、乒乓球室、閱覽室等各項功能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配備舞臺、燈光、音響、彩屏等,方便羣衆舉辦各項文體娛樂活動。

民生兜底,村民待遇節節高

60歲的村民李秀華有一個賬本,上面寫了她左肩受傷後的醫療花費。從賬本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住院治療共花費24446.79元,可到最後自己只需支付2000多元。

爲她兜底的是村裏的福利政策。

解營村“兩委”打造了“自己生病別人幫,別人生病大家幫”的村居互助氛圍,成立“醫療互助基金”,享受村民待遇的村民參與醫療互助,可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醫療、職工醫療和其他商業醫療機構所報銷項目範圍內報銷結算完成後,對剩餘大額費用按60%的比例進行再次補助。

李秀華享受的就是這項政策。

爲看病就醫兜底,這只是解營村民生“兜底網”內的其中一項。

耿俊義介紹,村“兩委”不斷收集村民需求,實行更溫暖、更細緻的惠民舉措,紮實推進“全齡化”福利政策。

村委會爲45週歲以上村民統一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爲村民的人身安全保駕護航;爲老人發放年度基礎養老金,同時在子女給老人交納“孝心贍養金”基礎上給予一定比例獎補,實現孝善基金增值。針對60週歲以上的貧困人員,發放孝善扶貧金;70週歲以上村民,享有重陽節補助及生日蛋糕;部分老人可享受免費生日慶典活動。

入住村內養老院的村民,實行每人每月600元的費用減免政策。其中,符合獨居老人條件的村民可在以上標準前提下額外享受每年6000—12000元的補助。

老人通過長者食堂就餐,可享受3000餘元/年的午餐補助;村內2—6週歲幼兒就學,可享受公辦園收費標準、普惠園服務待遇;小學階段可享受每年交通補助1500元;專科至博士研究生的高學歷人才,按照每年3000—10000元的標準,可享受一次性助學補助;村民每人每年免費供應10桶純淨水;口糧款補貼每人每年1300元,春節福利金結合“一網三聯”積分獎補約每人每年200—500元……

一組又一組的數字,凝聚起了民心,兜住了民生底線,托起了村民穩穩的幸福。

如今的解營村,一直在力爭實現“勞有厚得,住有宜居,老有頤養,幼有善育,弱有衆扶,德有所倡,法有所治,孝有所助,急有所救”的道路上昂首闊步。

鄉村振興,村裏也有“人才金政”

目前,解營村的村民資產大幅增長,但村集體經濟較薄弱,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步伐相對緩慢,尤其是“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願返鄉”的人才資源匱乏。如何吸引人才來解營村發展,共同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的問題亟需破解。

耿俊義介紹,解營村地處淄博中心主幹道,緊靠魯泰大道高架橋、高鐵北站,交通位置便利;村裏建有優質普惠幼兒園,劃片張店區北苑小學、重慶路中學,教育資源雄厚;轄區範圍內有40多家企業入駐,其中上市企業4家,有着優越的營商就業環境。這些爲解營村吸引人才創造了條件。結合淄博市委、市政府的人才金政50條,解營村打破傳統宗族觀念,在淄博率先推出了面向全社會的“人才落戶新版本”。

“所有符合落戶條件的外來人員,與原籍村民享受同等福利待遇,可參與村內鄉村振興項目,共同分享村集體經濟增長成果。”耿俊義說。

以一名本科畢業生落戶解營村爲例,其將享受同等村民待遇,村內還可根據其特長、技能、需求,推薦就業機會,同時村內有新建低密商品房可供優先選購。婚後,其配偶和子女也可落戶解營村,享受同等村民福利。小區內配有優質幼兒園,子女入園可享受學費減免政策,小學、中學劃片張店區優質學校。日常生活中還將享有村民選舉權,可通過多種途徑爲解營村快速發展出謀劃策。

這項政策確實給解營村帶來了源頭活水。

畢業於山東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翟金芝,就是村裏引進的人才。落戶成爲解營村村民後,翟金芝充分發揮所長,讓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週週都有活動、月月都有亮點,在活躍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調動了村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激發村民共治共享正能量。

爲推行取消戶籍政策的限制,解營村從各個角度出發,不僅針對人才自身,包括人才就業、子女教育、全民就醫等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支持,爲的就是吸引更多人才,留住更多人才,充分發揮其自身價值,共同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爲解營村接下來快速發展的新鮮血液,爲解營村走向強村道路貢獻力量。

“藉助城鎮化發展大勢和淄博城市形象推廣浪潮,走出一條屬於解營村自己的特色化發展道路,纔是實現‘村莊美、產業興、農民富、環境優’發展目標的重中之重。目前村裏正在整合現有資源,相信有了人才隊伍的加持,村集體資產有望在下個十年內實現翻倍增長。”提及未來,耿俊義信心滿滿。

大衆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任靈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