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0日訊(編輯 黃君芝)高盛前大宗商品研究主管、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 LP)能源路徑部門的首席戰略官傑夫·柯里(Jeff Currie)日前表示,的供應緊張問題將使其價格大幅上漲,他非常看好這個機會。

“這是我從事這行30多年來見過的最引人注目的交易。”他補充說,“我只是引用我們的許多客戶和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話說,這是他們見過的最令人信服的交易。”

此前,柯里曾爲高盛效力了27年。投資者們可能對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年長一點的投資者一定聽說過“大宗商品超級週期”,這就是柯里的成名作。這也是他在次貸危機前做出的大膽預測,隨後油價衝到147美元/桶的歷史新高。至此,他一戰成名。

銅價在2024年已經飆升了21%以上。上週,美國期銅逼空行情仍在持續上演: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期銅價格飆升,一度創歷史新高,主力7月合約上週五收盤價格達每噸1.12萬美元大關,單週漲超9%。

花旗集團研究報告表示,COMEX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這兩家交易所的銅期貨,已吸引高達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0億元)的投機性多頭資金。

目前,柯里預計未來幾年銅價將達到每噸1.5萬美元。

供需失衡“引爆”銅價

柯里說,這主要是因爲銅正處於前所未有的供需失衡的陣痛之中,有三個原因可以解釋爲什麼這不會是一時的熱潮。未來,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似乎只會加深,但投資和生產能力仍然缺乏。

爲了解釋爲什麼他押注於這樣的上行風險,柯里用了一個縮略詞“RED”:再分配、環境政策和去全球化(redistribution,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deglobalization)。

首先,他指出,低收入羣體長期以來一直是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費者。因此,將財富重新分配給這一羣體的政策有利於銅等材料的發展。

“這是非常活躍的。你看看低失業率,誰是最大的受益者?這是低收入羣體,你知道,目前世界各地的政策仍然在發揮作用,加強了這些低收入羣體對大宗商品的消費。”

其次,不斷加強的環保政策引發了全行業對銅的爭奪。這種金屬被用於從太陽能到電動汽車電池的所有領域,在世界綠色化中發揮着核心作用。此外,人工智能(AI)也在擴大行業需求。畢竟,新興技術依賴於改進的電網,而這還得取決於銅的供應。

第三,柯里指出,去全球化已經成爲一個比分析人士想象的更大的主題。這將轉化爲不斷上升的軍事開支,美國在軍火上花費了950億美元。

供給側跟不上

然而,這尚未引發供給側繁榮。庫存減少沒有得到礦業產出的幫助,礦業產出在政治和金融挑戰下停滯不前。例如,佔世界產量1.5%的巴拿馬銅礦自去年11月以來一直處於閒置狀態。

柯里認爲,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爲大型行業參與者仍不願投入新的投資,它們似乎更願意通過併購收購已有的礦山。

“你只要看看英美資源公司的(收購)報價就知道了。必和必拓發現,收購英美資源公司更便宜。這幾乎是普遍的情況,他們正在尋找增加供應的方法,特別是通過併購活動,而不是通過有機的方式,我們稱之爲綠地投資的方式。”他補充說。

但柯里強調,在週期的這個階段,這是正常的,他提到了本世紀頭十年的類似走勢。在這一期間,投資者花了數年時間纔開始重視這一領域。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