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传统产业不断加大技改力度

看一根电缆如何生“智”

通讯员 邮萱 王富裕 梁幸超

记 者 张旭

电线电缆被喻为国民经济的“神经”和“血管”,高邮市菱塘回族乡素有“电缆之乡”的美誉。近年来,菱塘回族乡的电缆企业不断加大技改力度。今年1至4月,菱塘回族乡企业研发投入累计达13212万元,同比增长75.37%;实现工业开票销售35.96亿元,同比增长7.75%;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4.17亿元,同比增长17.9%。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菱塘回族乡的电缆企业正在通过科技赋能,让电缆生“智”。

使用新系统,提升产品合格率

“这件产品的钢带铠装搭盖率超过了50%,不合格,必须返工。”日前,在江苏省恒辉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大挤塑工序的操作工胡志春查看系统面板发现,上一道工序传来的产品数值不达标,当即将产品打回。

“每一道工序的操作工都可以在系统面板上看到上一道工序传输过来的产品是否达标。”胡志春说,“自从上了新系统,返工的情况少之又少了。”

胡志春所说的新系统,是恒辉电器今年初上线的MES系统。“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可以随时了解每道工序存在的问题,产品合格率超过了97%,原材料消耗降低了10%。”恒辉电器技术副总闵宏兵说,产品价格降低了,企业获得了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上马新产线,迎来发展新机遇

连日来,不断有外地厂家来扬州中大电缆有限公司考察。“中大电缆符合我们的条件,接下来我们会与之在中压电缆方面开展合作。”一家大型企业主要负责人说。

在中大电缆生产车间内,6-35KV中压电缆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一百米长的生产线上,仅有一名主机手、一名副机手、三名辅助工。“随着这条生产线的上线,我们的订单量不断增加。”中大电缆办公室主任李郑说。

中大电缆一直从事低压电缆的生产和销售,但订单中,总会夹杂部分中压电缆。此前,公司没有相应生产线,只能向其他公司采购。去年下半年,中大电缆决定新上生产线。

“我们将新产品的图册寄送给了所有合作单位及一些潜在客户,很快就有了新订单。”中大电缆董事长薛守平说,企业发展,要有长远眼光,算长久账。“我们预计年产6-35KV中压电缆1500千米,新增开票销售1.5亿元左右。”

研发新材料,提高电缆耐寒性

日前,在扬州光明电缆有限公司实验室内,董事长杨志鸿将最新研发的一款树脂材料放到一处密闭空间里,不断降低温度,直到-60℃,材料依旧完好无损。

“这是我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研发的一款交联化工材料。”杨志鸿说,“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做海运船只的,不少船只需要前往极地进行考察作业,这就要求电缆具备高强度的耐寒性。”

造船业的发展,带动了光明电缆产品需求量的大幅上升。2022年,光明电缆实现开票销售7亿元,2023年达11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5亿元。

“今年,我们投资2亿元建设远洋舰船特种电缆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产后产能将大幅扩大。”杨志鸿说,以前一个人负责一台编织机,现在一个人可以负责10台。

如今,在菱塘回族乡,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