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州日報

高郵市菱塘回族鄉傳統產業不斷加大技改力度

看一根電纜如何生“智”

通訊員 郵萱 王富裕 梁幸超

記 者 張旭

電線電纜被喻爲國民經濟的“神經”和“血管”,高郵市菱塘回族鄉素有“電纜之鄉”的美譽。近年來,菱塘回族鄉的電纜企業不斷加大技改力度。今年1至4月,菱塘回族鄉企業研發投入累計達13212萬元,同比增長75.37%;實現工業開票銷售35.96億元,同比增長7.75%;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4.17億元,同比增長17.9%。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基礎。菱塘回族鄉的電纜企業正在通過科技賦能,讓電纜生“智”。

使用新系統,提升產品合格率

“這件產品的鋼帶鎧裝搭蓋率超過了50%,不合格,必須返工。”日前,在江蘇省恆輝電器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大擠塑工序的操作工胡志春查看系統面板發現,上一道工序傳來的產品數值不達標,當即將產品打回。

“每一道工序的操作工都可以在系統面板上看到上一道工序傳輸過來的產品是否達標。”胡志春說,“自從上了新系統,返工的情況少之又少了。”

胡志春所說的新系統,是恆輝電器今年初上線的MES系統。“有了這套系統,我們可以隨時瞭解每道工序存在的問題,產品合格率超過了97%,原材料消耗降低了10%。”恆輝電器技術副總閔宏兵說,產品價格降低了,企業獲得了更高的市場佔有率。

上馬新產線,迎來發展新機遇

連日來,不斷有外地廠家來揚州中大電纜有限公司考察。“中大電纜符合我們的條件,接下來我們會與之在中壓電纜方面開展合作。”一家大型企業主要負責人說。

在中大電纜生產車間內,6-35KV中壓電纜生產線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中,一百米長的生產線上,僅有一名主機手、一名副機手、三名輔助工。“隨着這條生產線的上線,我們的訂單量不斷增加。”中大電纜辦公室主任李鄭說。

中大電纜一直從事低壓電纜的生產和銷售,但訂單中,總會夾雜部分中壓電纜。此前,公司沒有相應生產線,只能向其他公司採購。去年下半年,中大電纜決定新上生產線。

“我們將新產品的圖冊寄送給了所有合作單位及一些潛在客戶,很快就有了新訂單。”中大電纜董事長薛守平說,企業發展,要有長遠眼光,算長久賬。“我們預計年產6-35KV中壓電纜1500千米,新增開票銷售1.5億元左右。”

研發新材料,提高電纜耐寒性

日前,在揚州光明電纜有限公司實驗室內,董事長楊志鴻將最新研發的一款樹脂材料放到一處密閉空間裏,不斷降低溫度,直到-60℃,材料依舊完好無損。

“這是我們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作研發的一款交聯化工材料。”楊志鴻說,“我們的合作伙伴都是做海運船隻的,不少船隻需要前往極地進行考察作業,這就要求電纜具備高強度的耐寒性。”

造船業的發展,帶動了光明電纜產品需求量的大幅上升。2022年,光明電纜實現開票銷售7億元,2023年達11億元,今年預計可達15億元。

“今年,我們投資2億元建設遠洋艦船特種電纜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投產後產能將大幅擴大。”楊志鴻說,以前一個人負責一臺編織機,現在一個人可以負責10臺。

如今,在菱塘回族鄉,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已成爲企業轉型升級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