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2月,香港內地全面恢復通關以來,香港保險再度被買爆。除了到上水、尖沙咀等熱門購物區瘋狂“掃貨”,保險也成爲內地遊客赴港必買的新“土特產”。

數據也進一步佐證了香港保險的熱度。來自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訪客來港投保個人人壽保險新造保單保費約爲590億港元,這一數字較2022年的21億元飆升27倍、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僅次於2016年727億的歷史高峯。

同時引起關注的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港碩畢業生也選擇了保險行業。在香港工作生活多年的麥子對Tech星球感嘆道,她身邊不乏形形色色優秀的“港漂”,很多人都是在內地名校本科畢業,來香港讀碩士,經常在朋友圈突然發現,他們紛紛開始賣起了保險。

各大社交平臺上,也有許多“港碩、零人脈、賣保險”的案例分享:他們動輒年薪百萬,甚至短時間內獲得在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誘惑力十足。

與名校、學霸等系列光環相比,保險從業門檻低,且因爲依賴熟人圈而被冠以“殺熟”、“斷六親”等各類標籤。如麥子一般,人們更加好奇的是:扎堆賣保險的港碩畢業生,真的賺麻了?

從學霸到賣保險,港碩畢業生扎堆湧入

去年8月,從香港大學碩士畢業後,朱莉最終選擇進入到一家香港頭部保險企業,她目標明確,判斷現在入場時機正合適。

一方面,是源於確實有同校師姐在一年甚至半年時間內,就拿到百萬年薪的案例背書,讓朱莉看到了這個行業的“錢”景。另一方面,她目前所在的保險團隊,港碩扎堆,團隊設定的目標是服務內地高淨值羣體,平均年齡在35歲左右,尤其是,近幾年,一些人踩中了諸如直播等新興行業的風口,在短期內實現了財富爆發。

這些目標客戶,需要高學歷的年輕保險經紀人爲他們服務,朱莉說,比如,她所在的團隊成員,有些在對接內地明星、網紅等羣體,一單佣金極高。

Tech星球與多位從事保險行業的港碩畢業生交流發現,一部分畢業生加入保險行業,是源於熟人效應,從校友羣或者熟人圈裏面看到成功先例。還有一部分畢業生,則是爲了順利推進續簽。

如朱莉一般,畢業生可以申請IANG簽證(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留在香港,通常有兩年時間窗口期去找到工作,隨後再進行延長簽證申請,直到留在香港滿7年後便可拿到永居身份。

而通常滿足續簽需求,畢業生找到的這份工作收入需要達到一定標準。保險經紀人,便成爲一些畢業生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也因此,素有“港漂的盡頭是賣保險”的熱梗流傳。

此外,這兩年香港加大招攬人才力度,很多申請來港的高才或者優才,本身在內地就積累了一定的人脈圈層,且因爲工作時間靈活自由,從而選擇了保險行業。這些人也共同推動了保險行業中的高學歷含量。

北京大學發佈的《2023年中國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數據顯示,這一年,高學歷保險營銷員的比例上升顯著,本科及以上學歷佔總體26%,且35歲以上營銷員比例顯著增加,佔總數的85%,比2018年增加了三成。

港碩畢業生們,本身也是一些保險企業中意的目標。要知道,保險經紀人有一項收入來源是發展下線,每個代理人可以從下線的收入提成,若是能夠招聘到足夠多的下線代理的話,則意味着自己收入也增加。

從事保險經紀工作需要考取資質,保險中介人資格考試,俗稱“考牌”,通常會在香港職業訓練局大樓(VTC Tower)舉行,朱莉介紹,考試結束後,這裏通常會有聚集許多保險經紀人,與考生搭訕,邀請進入其所在的保險企業。

與此同時,去年2月,內地和香港恢復通關,吸引了更多人入局“淘金”。香港保監局的數據顯示,香港持牌保險中介人數從2023年3月底的114007人增長至7月底的116040人,4個月增加了2000人。

大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今年剛全職進入保險行業,吸引她的是這份工作的靈活度和自由度。剛拿到香港保監局頒發的執業牌照第一週,她順利簽下了來自北京天使客戶的保單,爲後續業務拓展打下了信心。

大婷向Tech星球坦言,剛開始,比起無法理解,家人更多地是爲她擔憂,“外界對保險銷售還是存在一定偏見和刻板印象,名校畢業、碩士學歷去賣保險,他們擔心我心理有落差。而且,由於過往並沒有銷售經驗,他們也擔心我因爲發展不順利而產生過度焦慮。”

幸好自己後續的心理狀態調節過來,大婷說,業務發展也比較穩定,家人懸着的心也慢慢放下來了。

去核心商圈掃客,努力擠進“富人圈”

對很多港碩畢業生而言,核心難題就是缺乏人脈圈層,他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去拓客。

在朱莉看來,進入保險行業,首要的目標是“活下來”,這也是最難熬的階段。通常,保險新人都會首先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宣告自己的身份,以及在各種線上線下活動中,將保險經紀人的身份進行自然植入。

被拒絕是常態,朱莉說,她從校友羣添加好友,只有十分之二的人會通過,比起被拒絕後的失落感,更重要的是專心去聚焦那些通過的目標客戶。

除了校友羣,健身、讀書等各種線下社交活動裏,都是朱莉尋找目標客戶的途徑。但她坦言,也有難以克服心理障礙的時候,“很多同事獲客渠道更加簡單粗暴,他們每天堅持去各大核心商場,以調查問卷的名義,加上前來旅遊的內地遊客的聯繫方式,並藉機表明自己是保險經紀人的身份,通過海量撒網不斷轉化目標客戶。”

確實有人很幸運的“撿”到兩三個大客戶,並獲得上百萬佣金收入,朱莉說,但儘管她認爲自己足夠“e”人(網絡流行語,指性格比較外向的人),依然無法做到突然跟一個陌生人發起對話。

熬過初期階段之後,很多保險經紀人的下一步目標,通常是想辦法擠進高淨值人羣的圈層,提升客戶質量。

所謂高淨值客戶,通常是指個人可投資現金流在1000萬港元以上,朱莉說,比起中小客戶,這些客戶羣體簽單爽快,各種疑問、要求也較少,畢竟保險的投入只佔據他們一小部分資產。即使是按照慣例,這些高淨值客戶會被邀請去五星級餐廳就餐,他們會爭着買單,在他們看來,保險經紀人在資產管理方面提供了專業的服務,不需要保險經紀人再去付出其他額外費用或者服務。

但如何去獲得一張“入場券”,是首要挑戰。保險經紀人前期需要自己投入一定資金,付出一定沉默成本,進入到高端圈層。在朱莉的同事裏,有人學會打摜蛋去進入各大商會,有人花費十幾萬考取MBA,去結識更多目標客戶。

“一旦你能收穫一兩個高淨值客戶,就能不斷轉化出更多高淨值客戶”,朱莉說,最近她正在學習高爾夫,希望未來能進入到更多線下社交活動。

除此之外,在香港,當保險代理人在佣金達到一定規模時,可以加入百萬圓桌會議(簡稱“MDRT”),裏面進一步細分爲“普通會員”、“內閣會員“、“頂尖會員”等不同梯隊。某種意義上,擁有這些頭銜,既是保險經紀人想要展現給客戶的實力,也能幫助他們吸納更多的客戶。

除了拼人脈圈子,也有人拼證書。從香港大學碩士畢業後,張路進入保險行業已有四年。這些年,張路則是捲起了證書,她相繼考取了註冊會計師、財稅管理師等一系列證書,客戶們都會以爲保險從業門檻低,她希望自己能夠提供更多差異化服務,從中脫穎而出。

高收入與高淘汰率並存

許多行業都遵循的“二八定律”,在保險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主要靠佣金提成的保險行業,如果沒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做基礎在初期實現順利簽單,保險經紀人很容易陷入焦慮情緒。朱莉所在的團隊,有60%的人,熬不過半年就放棄了。

保險企業會制定一定激勵措施,但通常是高的收益與挑戰並存。大婷向Tech星球介紹,她所在的保險企業,不帶團隊情況下,基礎薪資由“財務預支+產品佣金+年底花紅”組成。其中,財務預支可以理解爲底薪,更高的底薪對應着更高的保單業績要求,整個薪資體系,完全是結果導向,鼓勵“多勞多得”。

在香港工作生活多年的麥子表示,比起網上所謂的年入百萬、財富自由的案例故事,她觀察到的是,有些港碩畢業生的現狀是把親朋好友“薅”了一圈之後,簽單困難程度增加。

張路也表示,年薪過百萬的薪資水平大多屬於公司金字塔尖端的保險經紀人。在她看來,很多高才、優才本身在內地就積累起一定人脈資源,而很多港碩畢業生,本身家境優渥,周圍親朋好友對港險比較熟知或者接受度更高,並不需要他們再去做過多科普和用戶教育。因此,大多數高材生湧入保險行業,本質上是一次將自己的人脈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

在朱莉看來,保險經紀人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成長過程。比如,如果想服務資產過千萬的客戶,自身的財富積累和專業知識必須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更好理解這些客戶的潛在保險需求和痛點,短期內爆單屬於少數幸運兒。

儘管調侃“港漂的盡頭是賣保險”,但Tech星球在與多位從業者交流時,他們還是強調,在選擇入行之時,最好有一定的人脈積累,且評估自己是真的適合保險行業,而不是跟風盲目進入。

一位今年剛加入保險行業的港碩畢業生向Tech星球表示,入行兩個月,每天在打雞血努力和自我懷疑之間掙扎,自己性格偏內向,剛開始的階段確實很難,沒有業績會時不時的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好。

張路則是將進入保險行業,稱之爲一次創業的過程,相較於畢業之後從事一份一眼望到頭的工作,張路覺得,保險能提供更多可能性,這是這份職業吸引她的最大魅力,“就是那種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感覺。”

她告訴Tech星球,熬過三年疫情,能明顯感受到香港保險在過去一年的火爆,她所在的團隊,很多經驗豐富的同事已經恢復到年薪百萬,有的人簽了很多大單,有的人一天簽了十餘個小額訂單。

“踩了一天高跟鞋,見了一天客戶,腳也磨破了,嘴也說幹了”,忙碌了一天的張路對Tech星球說道,對當下的港險從業者而言,內地和香港恢復通關之後的市場紅利期,他們必須抓住。

(備註:文中皆是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Tech星球”(ID:tech618),作者:林京,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