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導語

人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人生的旅途中有很多的誘惑,熱鬧非凡,但只有到了老年纔會明白,當一切都到最後,只有家庭纔是最終的歸宿。

說起家庭,就不得不提起在家庭中佔有重要因素的夫妻雙方,很多人這輩子最常被人提起的身份就是誰誰的父母,誰誰的妻子、丈夫。

兩個人相伴走過了人生的大半,哪怕沒有了愛情,親情還是有的,他們是彼此晚年最能依靠、最親的人。

然而,現實真的如此嗎?人到晚年你是否回頭審視過自己的婚姻,那個身邊最親的人究竟是誰呢?來看看這2位老人是怎樣說的吧。

02講述人:66歲的曾大爺

我是曾大爺,今年66歲,人到晚年,回首過往,再看看現在的生活,我突然發現生活與我所想的完全不一樣。

以前我總認爲人到晚年,暮年最親的人,不外乎是自己的老伴。可現實卻給了我一巴掌,我和老伴之間似乎成了陌生人。

剛結婚的那幾年,我們家庭條件雖然差,但日子卻過得很幸福,兩個人相互鼓勵着對方往前走。

十多年後,生活條件好了,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還搬到了城市裏面居住,可感情卻漸漸地變淡了。

老伴變得越來越忙碌,也越來越把錢看在眼裏,我們家裏所有的錢她都必須掌握在手裏,美其名曰:她是家裏的大管家,我們的生活都是她安排的,錢在她手裏她方便,也安心。

很多男人有錢了就變壞,她害怕我也變壞了,所以,她要掌握財政大權。

對此我沒有意見,在我看來一個家庭總是需要一個人去管理財務的,妻子願意管,那就讓她管吧。

只不過我沒想到的是,妻子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就變了,她變得一毛不拔,自己的錢捨不得拿出來花一分,我把收入都給她,想要點零花錢,卻被各種理由拒絕。

我的零花錢從原來的1500,慢慢地變成了500,300。要是我想跟朋友聚個會,或者買件生活用品,都需要另外找她要錢。

可每次找她拿錢,她都說沒有,這讓我非常的想不通,我每個月給她交8000的收入,怎麼就沒有錢呢。

我們兩個人,因爲錢這事情,吵過很多次,到最後沒辦法,我選擇了自己管錢,我不花她的錢,但是錢也不給管。

老伴對此意見很大,認爲我有外心,所以不把才這樣做,可她也不想想,原因就在哪裏。

時間在流逝,而我和老伴的感情也慢慢地因爲各種事情而消磨殆盡,我們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但交流幾乎沒有,又怎可能在晚年成爲最親的人呢!

0367歲的胡阿姨

我是胡阿姨,今年67歲,一年前我生了場病,在醫院住了大半個月。那段時間我需要人照顧,而老伴對我的態度特別的差。

剛照顧了我兩天,就開始各種鬧情緒,發脾氣,半點不考慮我是病人,需要心情好。

說實話,雖然我和老伴一起過了幾十年,一直都是湊合着再過。老伴就不是一個體貼的人,反而脾氣很暴躁,不顧家。

他的暴躁尤其是對待我的時候,對待別人,比如朋友,鄰居,表現得特別和善。

生活中,他也特別的挑剔,只顧自己的感受,飯菜得做他喜歡的,要是不按照他的口味做,他就罵罵咧咧,嫌棄做的不好喫。

說我把好好的東西做成這樣,浪費。我說你嫌棄我做的難喫,那就別喫,你自己做就好喫了,何必讓我做。

他就暴躁的吼我,說我一個女人連飯都做不好,還說都不能說。好些次他就當着孩子的面摔筷子走人。

夫妻幾十年,在我看來我們不是夫妻,而是上下級關係,他是上級,我是下級,我沒有自主權,必須聽他的命令做事。

做得好了是應該的,做的不好就是我的不對,會被他一頓指責,聽的耳朵都要起繭子,還不得消停。

出院後,我回家休養,他負責做飯,照顧我,還沒過一天了就表現得特別不情願。後面那是直接發脾氣,找藉口消失,好幾天不回家的那種。

我不得不自己忍着不適,自己照顧自己,本來年紀大了,又生病了,老伴卻是對我沒有半點真心,就知道自己快活。

過了半輩子,我纔算是看明白了,一個不貼心的老伴成爲不了晚年得依靠,更成爲不了最親近的人。

人生想要過得舒服,我只能自己靠自己,早做打算,安排好晚年得生活。其他的隨緣,得過且過吧。

04寫在最後

人到晚年,最親的人一定會是老伴嗎?答案是否定的。老伴雖然是相伴幾十年的人,但卻不一定能夠成爲最親的那個人。

人生之路,且行且珍惜,先把自己顧好吧,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不是個好辦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