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今年第一季度,甘肃中药材出口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外贸增长新亮点——

甘肃:念好“本草”经 增添新动能

本报记者 王耀

走进甘肃省陇南宕昌县中发药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将大黄、当归等中药材进行分级拣选和炮制,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工人们忙而有序地赶着订单,这是当地抢抓“本草”经济的生动注脚。

甘肃地处西北,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中药材生长提供“沃土”,自古以来甘肃就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目前,依托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和甘肃道地药材优质品质优势,甘肃中药材出口“朋友圈”持续扩大,成为地方外贸增长新亮点。

兰州海关积极支持甘肃省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立足甘肃“牛羊菜果薯药”特色产业发展,为出口中药材企业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支持培育“本草”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为支持辖区中药材企业抢抓市场机遇,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深入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行动,结合中药材种植加工特点开展“分段式”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从种植环节提前介入指导企业严格农药化学品投入管控,强化原料源头风险管理。指导企业完善细化生产环节拣选、分级等操作标准,指导企业全面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同时,畅通关企即时交流平台,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出口流程,为企业提供“即报即检即签证”的快速通关服务,全流程助力出口中药材抢订单、拓市场。

“今年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正在加工的这批出口货物包含大黄、红芪等27种中药材,其中8种为首次出口,货物种类多,交付时间紧,海关畅通通关绿色通道保障我们保证订单交付、抢占市场先机。”宕昌县中发药材有限公司外贸负责人者坚军说。

在礼县春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批优质党参正在加紧生产,经天水海关检验放行后将发往韩国。“中药材作为检疫性风险较高的植物产品,国外市场准入门槛高,技术性贸易措施多,订单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贸易风险挑战。”礼县春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淼说,“多亏海关及时精准为我们开展国外市场检验要求指导,让我们能够及时识别并规避风险。”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甘肃中药材出口值1776万元,同比增长55.29%,出口市场拓展至11个国家和地区。

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关长张泰恒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实施特色农食产品‘一品一策’帮扶措施,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深挖‘本草’经济潜力,支持辖区念好‘本草’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