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ABB厦门工业中心内的部分智能化生产设备。ABB供图

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工业企业采购智能化设备,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新出炉的《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瞄准新型工业化关键赛道,赋能企业向新攀高。

日前,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厦门市工信局召开政策宣讲会,详细解读《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以及《厦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条款,并为企业答疑解惑。

《厦门火炬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分为五大方面,围绕鼓励企业“智改数转”(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鼓励产融结合等,深化服务企业。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厦门是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并于近期入选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名单,火炬高新区将把握试点契机,扎实做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各项工作,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中小企业

解决“智改数转”痛点难点

为答好“智改数转”这一新型工业化的“必答题”,《若干措施》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共性问题靶向施策。《若干措施》提出,对企业采购智能化设备、采购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均有相应的补助。同时,对入库厦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的中小企业,且实施数字化改造后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三级、四级的,按照企业获得市级补贴金额的50%予以叠加配套。

除了资金奖补外,高新区还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优秀的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商,为企业开展免费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每家企业诊断服务费最高20万元。

“相信这样的政策将带动更多企业转型。”海为科技主要为客户提供工业自动化核心控制系统和产品,既是“智改数转”的供应商,也是智能制造转型的实践者。公司副总经理张有钗说,受资金、技术、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一些中小企业对“智改数转”持谨慎观望态度。此次《若干措施》直面难题和痛点,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强化政策落实,提升服务质效,激活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的内在活力,在两年内推进232家企业加入厦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并完成数字化改造。

真金白银

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加强企业人才住房保障、鼓励企业引领示范方面,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予以支持。其中,对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新区将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

为支持企业增产增效,《若干措施》提出,对年度工业产值较前三年中最高年度产值的增量超过1000万元以上(含),且较前三年中最高年度增长幅度超1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最高按实际工业产值增量部分的0.2%给予企业奖励。

《若干措施》还鼓励小企业上规模,对年度产值首次达到规模以上标准并纳入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统计的工业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自次年起连续纳入统计满2年,且年产值持续保持增长的,再给予企业15万元奖励。对首次同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统计的企业,给予5万元一次性奖励。

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若干措施》中的“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备受企业关注。其提出,鼓励重点企业与非关联存量工业企业加强企业间合作,“对首次采购且连续12个月内采购额超500万元(含)的重点企业,最高按其连续12个月内实际采购总额的1%予以奖励”。

在唯恩电气副总经理严闽川看来,“支持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有助于帮助企业拓展本地产业链供应链“朋友圈”,促进就近配套。

记者了解到,火炬高新区近年来结合“益企服务”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平板显示、电力电器、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技术等产业领域供需对接会,为供需双方企业搭建面对面交流对接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联动融通,努力在服务和融入厦门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管轩 刘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