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0日電 國新辦20日就“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爲牽引 加快建設現代化美麗新寧夏”舉行發佈會。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陳春平在會上表示,寧夏在發展新能源、推動能源轉型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優勢,比如,煤炭保有量321億噸、全國第9;硅石儲量50億噸、全國第1;太陽能、風能資源富集,年日照時數超過2800小時,有賀蘭山脈等3大風帶,非常適合光伏和風力發電。寧夏錨定“雙碳”目標、立足資源優勢,深入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一手抓傳統能源升級,一手抓新能源發展壯大,加快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建設,煤炭等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裝機總規模已超過一半。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創新發展:

第一方面,以機制創新保障能源轉型發展。出臺了新能源的管理、建設、上網等20多項政策措施,開展了用能權、碳排放權等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益,構建了新能源轉型發展的制度框架。

第二方面,以技術創新助力能源轉型發展。寧夏聚焦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儲能等領域,集中攻關、應用推廣了一批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自主研發的可再生氫碳減排、智能集中供熱等技術,達到了業內領先水平,以先進技術厚植能源轉型發展的“綠色底色”。

第三方面,以產業創新推動能源轉型發展。重點是抓好“一鏈一基地三通道”建設。“一鏈”是指新能源全產業鏈,寧夏已經建立了從“原料硅”到“光伏組件”的光伏產業鏈,從“零部件”到“整機組裝”的風機產業鏈,從電池“正負極”到電站建設的儲能產業鏈,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一基地”是指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寧夏正在建設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抽水蓄能電站、氫能生產等重大項目,預計到“十四五”末,寧夏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將達到55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00萬噸以上。“三通道”是指三條“西電東送”外送通道,已建成的寧夏到浙江、寧夏到山東兩條外送通道,累計外送電量7000億度,利用水平全國領先。外送電量已經佔到了全區年發電量的40%。還有一條寧夏到湖南的外送通道,這是國內首條以新能源爲主的外送通道,建成後寧夏年外送電量將超過1000億度,屆時,寧夏每發3度電中就有1度是綠電,每2度電中就有1度外送,可以說,寧夏用源源不斷的“寧夏綠電”點亮了東中部地區的“萬家燈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