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创新“村档镇管”模式,以党建促档建,聚力探索村级档案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村级档案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目前,首批10个样板村的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顺利,为规模化开展村级档案监督管理工作、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提供坚实保障。

一、机制引领,强化制度保障

高度重视,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党委书记总管、管区书记分管、党建办牵头抓总、各村具体落实的档案工作机制,把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部署。梳理明确各层级各部门具体承担的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执行责任,按照“一月一安排、一周一调度”的模式,逐步推动村级档案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目前,已完成镇级档案调度会议20余次,有效推动该项工作落实落地。

明确任务,加强档案管理。制发《村级档案业务制度汇编》,指导样板村完善“三合一”制度编制。由党建办会同6个管区联合体牵头成立专班小组,党建办主任任组长,6个管区书记任副组长,带领6名工作人员,统筹安排村级档案工作,明确各村均配有2名以上档案专员,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审核、归档、保管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目前,74个自然村档案架构已基本形成。

评先促优,建立考核机制。坚持“专人专岗”,将村级档案管理人员配备和更换纳入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制定档案工作考核标准,每个季度对村级参与档案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档案员奖惩关联。对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优秀的工作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予以倾斜。对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给予全镇通报并及时约谈整改。截至目前,已调整不适岗人员5人,通报2期。

二、示范引领,推进档案工作

学习先进,提升业务水平。组织各村开展档案大比武活动,严格按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务档案清单,细化档案分类、装订、编号工作,着力打造10个样板村村级档案模范。每个季度组织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安排各村档案专员到先进模范镇村学习,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目前,样板村档案已全部完成,剩余村以管区为单位按照档案工作标准稳步推进。

以点带面,发挥帮扶作用。以先进带后进,每月选派10名样板村档案专员到后进村在文件材料收集、鉴定、分类、排序到编目、归档等方面“手把手”指导档案工作,并根据各村出现的不同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确保每个村都能按照村级档案验收标准进行整理归置。目前,我镇村级档案达标率已由原先的50%提高到95%。

宣传引导,实现智能展示。在党建综合阵地设立数字化档案室观摩点,每月设定两轮展示周期,由档案专员轮流进行讲解,各机关人员、管区、村可进行参观。同时,安排专人及时收集相关档案工作素材及图片,借助“赵虎民声”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宣传档案工作。截至目前,已有上百人次到点参观,逐渐实现镇村档案智能化。

三、特色引领,彰显赵虎文化

分门别类,建立文化档案。设置文化档案库,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在收集整理党务、村务、财务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农村文化建设、当地革命历史、文化相关资料并整理成册成档,既增加档案数量又丰富档案类别。目前,已有30余个村开展收集完善文化档案活动。

因地制宜,建设乡村史馆。在村内专门区域建立乡村史馆,档案专员深挖乡土文化特色,通过查阅族谱、走访族老等形式挖掘发现的老物件、老照片,并组织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史馆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共同收集历史故事传说和各种农具家具,凸显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农耕文化。目前为止,已在6个管区中心村谋划建设村史馆。

科技创新,夯实数字档案。在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档案馆基础上,夯实智能化载体基础,聚焦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在镇级范围内完成村级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归档及使用,采取“大批量档案数字化购买服务”和“小批量档案数字化内部完成”等措施,逐步实现村级档案信息化管理。将各村档案专员纳入档案数字化工作范畴内予以培训,使其熟悉掌握档案智能录入工作。逐步完善各村建设完善的文化、村史等各种类型档案信息,将数字智能化逐渐推行至各村各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