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欧瑞璋 王雪 通讯员 孙雪 临沂报道

“无鸡不成宴”,意思是说,按照沂南的传统,待客宴请必定少不了一盘鸡肉,这样才能显示主人家的重视和热情,由此可见沂南人对于吃鸡的执念。物候天时造就,一方水土润泽一地习俗,今天跟随大众网记者的脚步,从一只鸡的多种吃法,解密舌尖上的沂南基因。

沂南地处沂蒙山区,多山地丘陵的地貌为本地散养的草鸡提供了自然地理优势,养出来的草鸡绿色生态,肉质紧实,是制作沂蒙炒鸡的上等原料。为了追求口感和味觉的双重体验,沂蒙炒鸡一般先炖后炒,以达到紧而不柴、鲜而不腻的效果。

最正宗的沂蒙炒鸡还得看柴火灶,灶里火焰舞动,锅里鸡肉金黄,依次加入葱段、姜片、青红椒等配料,待到临近出锅加大火力,收出浓郁的汤汁。距今8000年前的东夷人完成了家鸡的驯养,第一个发明炒鸡这种吃法的人却不可得知了,不过而今沂蒙人民对炒鸡的钟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也必将会传递下去。

在沂南县还流传着另一种鸡的吃法——高来德烧鸡,先卤后熏,饱满醇香,红棕油亮。从第一代创始人开店叫卖,到如今销往全国,高来德烧鸡已经走过了126年的历史,历经五代传承,“高无二诺、六德来义”的家风家训仍旧清晰地印刷在每一份烧鸡的包装盒上。

在一百多年前,高来德烧鸡还是人们口中的“高家店高家烧鸡”,第一代创始人高帮善琢磨出烧鸡配方,开店经商的同时,也将赈济乡民、立德立信的作风贯彻到底。直到后来,经过几代人的改良调整,烧鸡名气更盛,第四代创始人高来德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高来德烧鸡的名号正式走进大众视野。

近年来,高来德烧鸡与文旅联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山东第一家烧鸡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主要以高来德技艺心法传承为主线,以山东老字号品牌为依托,将烧鸡制作的过程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在自身“山东名吃”“山东老字号”“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荣誉的“硬实力”上,叠加文化“软实力”,打造沂南新地标。

目前,高来德烧鸡也做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调整研发,产品更加多元时尚。负责人高海铭向大众网记者介绍:“我们公司主要产品为高来德烧鸡,现开发猪蹄、酱牛肉、香肠、鸡爪、烧鸭等4大类30余种产品,积极发展电商部门,快手、抖音、淘宝等平台多向发展,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让百年品牌与现代新兴产业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老字号”正在焕发新的活力。

在当地,“高来德”更多地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一个符号,代表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家族信义的坚守。烧鸡博物馆里,高海铭一寸寸细数先辈坚守传承的经历,烧鸡制作的场景模型透过橱窗映在他眼中,一百多年前真实的制作画面缓缓涌上心头。高海铭表示,一代人有自己的担当和责任,他不仅要传承百年招牌,更要为传统技艺的发展创新出力,让高来德烧鸡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代表,向越来越多的人展现沂蒙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