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四大垂簾聽政的“極權太后”,她們權力太大,乃至國家因之走上另外一條道路,有的差點亡國,有的步入亡國,有的導致亡國,因家因爲她們的執政,走上另外一條道路。她們就是西漢的呂后、北魏的胡太后、唐朝的武則天、清朝的慈禧太后。

西漢的呂后,名叫呂雉,是劉邦的皇后。劉邦駕崩後,呂后報復戚氏,將她製成了“人彘”,使得漢惠帝受了驚嚇,不能理政。實際權力歸於呂后。漢惠帝駕崩後,漢少帝即位,因爲年少還是呂后“臨後稱制”,漢少帝是個導黴皇帝,不但當皇帝時說了不算,最後還被呂后殺了。呂后立了長沙王劉義爲帝,是爲後少帝,還是她自己“臨朝稱制”,前後長達十六年的時間。劉邦的八個兒子,有四個直接或間接死於呂后之手,她毒殺劉如意,餓殺劉友,逼殺劉恢,親生兒子劉盈也因其受了驚嚇最後死掉。另一方面,呂后大力扶持呂氏力量,形成了一個以呂祿、呂產爲代表的強大外戚集團,差點奪了劉氏天下。幸運的是,呂后死後,呂氏集團被忠於劉氏的朝臣清除,歷史仍然延續劉氏的大漢天下正軌。

北魏的胡太后,名叫胡仙真,是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詡的生母。北魏實行“子貴母死”制度,但胡太后生了皇子卻被朝臣保住了性命,其政治智慧之高明令人驚歎。胡太后不但沒有因“子貴母死”制度而死,反而在兒子元詡繼位後“臨朝稱制”,胡太后是個十分淫亂的皇太后,她執政期間朝政混亂,孝明帝不能親政,曾作詩“無爲而治賴母明”。但饒是如此,最後還是被親生母親胡太后毒死。孝明帝駕崩後,胡太后竟然讓“元姑娘”繼位,這是一個嬰兒,而且是個女孩。最後瞞不住了又廢除之,立三歲的元釗爲帝,史稱“北魏幼主”。由於胡太后的執政混亂,軍閥爾朱榮以爲孝明帝報仇的藉口發動叛亂,胡太后及後宮嬪妃、朝廷官員兩千多人皆被沉河而死。胡太后死後僅僅六年,北魏亡國。

唐朝的武則天是大家熟知的皇帝,她在唐高宗期間就因爲高宗身體欠佳垂簾聽政,與李治並稱“二聖”。唐高宗駕崩後,武則天先後作爲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最後乾脆取而代之,建立了武周王朝,使唐朝一度亡國。武則天是垂簾聽政最成功的典範,至今仍然是女性成功的驕傲。

慈禧太后是大家最爲熟悉的垂簾聽政者。咸豐帝駕崩後,同治皇帝與光緒皇帝執政期間,實際上是慈禧說了算的,時間長達四十八年之久。慈禧時期發生了許多事件,比如誅殺顧命八大臣,比如洋務運動,比如鴉片戰爭,比如八國聯軍進中國。中國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都是這一時期簽訂的。慈禧以一女人之力,維繫清朝江山,殊爲不易。她的政治手段高明,但卻挽救不了大清王朝的命運。她臨終前對自己的執政進行了懺悔,並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此後,女人不可與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爲殷鑑”。可惜,慈禧死後,清朝就迎來了末代皇帝溥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