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據相關史料記載,袁紹的親爹好像不太確定,親媽又出身低微,而袁術人家是根正苗紅的袁寶玉。

如果沒什麼意外的情況下,袁家的大旗早晚要由袁術來扛,因此在董卓霸佔了洛陽之後,董卓給袁紹的職位,只是一個區區的渤海太守,然後就把袁紹給“流放”到了京畿重地之外。

而袁術呢,董卓給出的合作籌碼是後將軍一職,並且老董還希望袁術能在京城,把他把士族給間接統戰到自己這邊來。

但是因爲當時比較牛的人物,都被董卓給安排到了外地,而董卓又在洛陽表現的像個失去理智的屠夫,所以袁術不太敢待在洛陽,於是他就找機會跑出了洛陽。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袁術在洛陽期間,和他同一個階級的人,表現的並沒有什麼不同,該放浪形骸,就放浪形骸,該投靠何進就投靠何進,加上這次不站隊董卓,都算是“隨大流”。

但是袁術在離開洛陽之後,就開始變了。

袁術離開洛陽之後,去的是地方是他們士族大家的大本營南陽,當時南陽的太守張諮,雖然根子在潁川,但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潁川也是士族大家的大本營之一,因此在階級成分上,張諮和袁術算是同志,所以張諮就收留了逃出洛陽的袁術。

張諮在收留袁術後不久,他就遭遇了橫禍,被基層出身的孫堅給超度了,當時孫堅殺他之前,還曾幹掉了荊州刺史王睿,由這些信息很容易就判斷出,孫堅是想強佔荊州,然後讓他們老孫家在未來也成爲士族大家的一員。

但是人家王睿和張諮都是士族大家中的傑出代表,你孫堅的這種做法,相當於是和舊的士族大家直接產生了利益衝突,而且你還不按套路出牌,於是荊州的部分士族大家,在王睿和張諮掛了之後,一部分人投奔了新的荊州話事人劉表,而另一部分人則投奔了袁術。

孫堅一看士族大家並沒有被他的狠辣手段嚇怕,反而又團結了起來,這時孫堅別說想拿下荊州了,腦子稍微轉的慢一點,就要被士族大家圍毆。

關鍵時刻,孫堅果斷的選擇了給自己找個靠山,而他選擇的靠山正是袁術。

按照道理來說,你剛殺了人家袁術的恩人加同志,人家袁術是不太合適當你義父的,但是袁術此時突然有了自己的見解,他不光收了孫堅,竟然還公開爲孫堅站臺。

袁術的這個舉動在當時是非常不智的,因爲你這種庇護恩人的敵人的行爲,可不光是再給你道德上抹黑,你包庇的還是一個士族羣體的階級敵人,你袁術還不光包庇階級敵人,你還表他爲豫州牧,你這是什麼意思。

你袁術難道是要和士族大家這一階級劃清界限,然後再用這個雙手沾滿士族鮮血的孫屠夫,來繼續蹂躪我們士族階級嗎?

不管你袁術是不是這麼想,但你此時的做法,給人的感覺可就是這個。

不久之後,董卓任命的小小渤海太守,袁家的小小庶子袁紹,成了討董聯盟的總指揮,而如果董卓親封的後將軍,袁家的嫡系接班人袁術沒有和士族階級產生“誤會”,那麼袁紹的位子是不是就應該屬於你袁術呢?

袁紹打董卓其實就是個幌子,他的真正目的,是用盟主的名號給自己的身份抬點,等到目地完成之後,他又想擁立新君,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以便日後繼續自己的野心規劃。

此時大漢名義上皇帝是董卓擁立的,所以袁紹的這個想法在士族階級中,是很有一定市場的,但是袁術對於壓了他風頭的袁紹卻非常不滿,而且他現在的身份,也是董卓給的,所以他公開站出來反對袁紹的建議,於是哥倆就開始勢同水火。

但是袁術你有沒有想過,你公然反對袁紹的建議,反對的是袁紹自己嗎,你反對的是站在他背後的士族集團啊,你這是第二次公開傷同志們的心了。

董卓後來被呂布幹掉以後,各路人馬就開始逐鹿中原,不過大家都是悶頭髮財,表面上並不張揚,誰要是問題來,他們也會說自己這麼做,都是爲了匡扶大漢的社稷。

但是袁術卻很另類,他在打出了一定地盤之後,竟然連大漢臣子這個身份也不要了,直接選擇了自己當皇帝,你這不光是第三次傷同志們的心,你這還把自己給推到了所有人的對立面。

你要是項羽這樣的大神,可能還那麼一絲絲的希望,但是你連陳友諒這樣的二流貨色都比不上,你有什麼資格和所有人爲敵,於是在袁術一意孤行之後,就是衆叛親離,最後是死有餘辜。

以袁術最初的身份,他就是隨大流,也能混得不錯,但是他偏偏自以爲是,結果活成了笑話,這真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