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瀚視野

這些年,白酒市場的發展牽動着每個人的心,就在最近白酒庫存再創新高的話題引發了市場的熱議,面對着高企的白酒庫存,讓人不禁想問這白酒是賣不動了還是有其他什麼隱情?我們該怎麼看白酒的市場表現?

一、白酒庫存再創新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白酒上市公司2023年報全已出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注意到,21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2023年成品酒庫存至少45.7萬千升,同比減少5%;半成品酒庫存至少316.7萬千升,同比增長8%;庫存合計超過362萬千升,再創新高。白酒股的存貨也隨之再創新高。2023年末,22家A股、港股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貨總額高達1558億元,其中貴州茅臺存貨餘額超過464億元。

上千億的存貨,並不能理解爲產品滯銷。和其他消費品不同,白酒並不存在保質期一說,反而隨着存放時間增加,酒中的揮發性硫化物和醛類物質減少,口感、風味更好,酒體更柔和協調,最終酒質提升,反而增值。

問題是,投資者如何判斷庫存中基酒的價值?如何能知道庫存中增長的是優質老酒,而非低端基酒?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詳細分析了所有白酒股2020年至2023年的存貨構成,並與其對應年份的半成品酒庫存進行比對:絕大部分白酒的基酒過去三年都在增值,但漲幅差距巨大,單位價值提升更快的依然是名酒。

基酒一定是越多就等於越好嗎?同爲基酒,並不一定是同等品質。用香型來判斷不同酒企的基酒價值,也不可取。白酒也並不是儲存時間越久越好。

二、白酒是賣不動了還是有其他隱情?

白酒作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一直以來都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消費者的情感寄託。然而,近期白酒行業庫存再創新高的現象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一現象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真相?是市場飽和導致白酒銷售疲軟,還是企業出於某種策略考慮而有意爲之?

首先,在一般情況下,企業庫存的增加往往被視爲銷售不佳的信號。因爲庫存積壓意味着產品未能及時轉化爲現金流,可能導致資金週轉不暢、運營成本上升等問題。然而,對於白酒行業而言,庫存新高的現象並不完全適用於這一邏輯。由於白酒具有越陳越香的特性,許多酒企會選擇將部分產品存放在酒窖中,通過長時間的陳放來提升酒的品質和價值。因此,白酒庫存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對未來市場的信心和長期發展的戰略佈局。

其次,白酒行業的存酒習慣由來已久。一方面,白酒作爲一種特殊的消費品,其品質和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存放時間。陳年老酒往往具有更高的口感和收藏價值,因此成爲消費者追捧的對象。另一方面,白酒市場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品牌效應。一些知名酒企憑藉其獨特的釀酒工藝和品牌影響力,在市場中佔據了主導地位。這些酒企通過存酒來保持產品的稀缺性和獨特性,進而維護其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

第三,白酒的釀造過程複雜而漫長,其中基酒的質量對最終產品的口感和品質起着決定性作用。因此,許多酒企都會提前儲備大量基酒,以確保未來生產的穩定性和產品質量的可控性。此外,隨着消費者對白酒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調酒師在釀造過程中需要更加精細地控制各種原料的比例和比例。基酒儲備的豐富性爲調酒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有助於他們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口味變化來調整產品配方。

第四,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白酒庫存的增加並非簡單的銷售疲軟問題,而是酒企對未來市場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預判和佈局。在當前消費升級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酒企需要更加註重產品的品質和差異化競爭。通過存酒來保持產品的稀缺性和獨特性,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基酒儲備的豐富性也爲酒企未來的產品研發和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酒企都適合存酒。因爲存酒需要佔用大量的資金和場地資源,對於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較弱的酒企來說可能難以承受。此外,存酒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以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性。因此,在存酒問題上,酒企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來制定合理的庫存策略。

因此,白酒庫存再創新高並不簡單地意味着產品“賣不動了”。這一現象背後反映了白酒行業的特殊性以及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多樣化策略。對於消費者而言,這可能意味着市場上將有更多優質的陳年老酒可供選擇;而對於酒企來說,如何在保持產品質量的同時,有效管理庫存,將是其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