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發動的行情可能要超出市場的想象!

上週五,地產利好持續釋放,市場卻一度出現了“內資反應平淡,外資積極響應”的局面,不少業內人士依舊看淡。今天早上,央行主管媒體中國金融時報再度發聲:未來房貸利率還會有明顯下降。

頭部券商中金公司今早更是表示,拋開短期的博弈性、事件性因素驅動,地產市場本身正在朝着下行斜率趨緩的方向運行,近期一攬子政策有助於本輪週期在6—12個月維度內更快迎來轉機。

地產的利好似乎亦在向實物傳遞。今天早盤,消費板塊大幅飆升。期貨市場更是瘋狂,國內期貨主力合約多數上漲。滬銀漲超7%,純鹼、氧化鋁漲超4%,滬銅、滬鎳漲超3%。

值得注意的是,通脹邏輯亦在此時開始發威。今天早上的數據顯示,5月20日,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豬價已經漲至8元以上,最高價漲至8.3元,最低價漲至7.3元。

地產邏輯的演繹

房地產邏輯在於權益市場的加持是非常明顯的。雖然,內資對於最近的房地產政策反應較爲平淡,但從外資的角度來看,卻是重磅利好。5月17日,該類資金淨買入近140億元。

今天早盤,我們可以看到兩類與房地產相關的資產表現突出。從二級市場來看,消費股明顯走強。

從期貨市場來看,表現更爲瘋狂。這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與地產緊密相關的純鹼,該產品今天大漲近5%,滬銀、滬銅亦是大幅走強(雖有國際因素,但亦跟國內地產政策引發的需求有較大的相關性)。

國泰君安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目前出臺的政策力度有助於改善房地產基本面預期,後續關注財政手段的使用和地方“以舊換新”的推進情況。預計收儲新房使房企庫存在6個月內降至合意水平,可能需要2.6萬億—4.4萬億的資金規模,而原價收購可能需要財政貼息0.8個百分點。

中金公司表示,拋開短期的博弈性、事件性因素驅動,地產市場本身正在朝着下行斜率趨緩的方向運行,近期一攬子政策有助於本輪週期在6—12個月維度內更快迎來轉機,以結束自2021年以來的快速調整階段,並過渡到相對平穩階段。伴隨地產週期企穩,板塊有望出現一輪可觀的重估行情。近期交易雖有一定前置,但板塊漲幅(累計約40%)或尚未透支本輪潛在高度,可保持積極態度。若後續股價出現回調盤整,則可進一步加大配置。

中國金融時報發文稱,從推動房貸利率市場化的角度看,當前不失爲一個較好的時間窗口,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勢不斷增強,各方面對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有更深認識,進一步優化相關政策是順勢而爲。券商中國記者瞭解,許多地方政府希望取消當地房貸利率下限的意願強烈。業內人士判斷,若全國絕大部分城市取消房貸利率下限,未來房貸利率還會有明顯下降,有助於繼續釋放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緩解房企回款壓力。

通脹邏輯的支點

地產向好的邏輯會提振收入預期,而收入預期反轉,則是物價指數走強的重要支點。因此,這裏也是通脹邏輯的起點。而通脹邏輯的支點則是“豬肉”。今天早盤,二級市場豬肉指數亦是大漲。

豬肉的邏輯則是上漲。據農業產經信息的數據,5月20日,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豬價都已經漲至8元以上,最高價漲至8.3元,最低價漲至7.3元。具體到各個地區,華東區豬價漲至7.8—8.2元,西南區豬價7.4—7.9元,華中區豬價7.6—8.1元,華北區豬價7.7—8.0元,東北區豬價7.6—8.0元,華南區豬價7.3—8.3元。

來自天風證券的數據顯示,供應端,前期大豬出欄基本結束,目前大豬存欄處低位(2024年5月與往年趨勢不同,5月中旬標肥價差仍爲正,大豬價格相對堅挺),上週出欄均重降至125.30kg(上上週爲125.41kg)。需求端,因上週二育表現強勢,多日均出現二育與屠企搶購豬源現象,樣本企業周度平均屠宰量環比下降2.11%,上週屠宰場凍品庫容率爲17.18%。

華泰證券認爲,展望後市,短期(壓欄/二育持續進場)、中期(供需格局趨緊)因素支撐下,豬價大概率易漲難跌。考慮到豬價持續上漲或帶動股價、豬肉漲價拉動CPI或催生的通脹預期、母豬存欄短期難以修復等,或帶動豬價超預期機會。

市場如何演繹?

目前,多數資金可能並未意識到地產政策這個強度意味着什麼。這些政策釋放的預期可能並不僅限於房地產這個板塊,而在於託升整個經濟水平。這也就意味着,若後續政策效果出現不及預期的情況,還會有更強的手段出現。在此過程當中,權益市場不排除會有一次衝高的過程。

國泰君安認爲,預期不再下修,不確定性下降,是中國股市能夠上升的關鍵動力。不同於2023年股市高期待、高持倉但樂觀預期持續落空的局面,在經過多年調整與2024年初股市波動後,股市呈現低預期、低期待、低倉位特徵。一致偏低的共識隱含了可能出人意料的回報空間與對邊際利好更積極的響應。當前市場關鍵變化是,來自經濟、政策、股市不確定性的下降,這會推動投資者風險接納程度改善、預期修復與倉位回補。儘管在過去巨大不確定性下依然有行爲和思維慣性,表現爲數據疲弱與股市反覆。但人民幣幣值穩定+內需政策發力+改革預期升溫的邊際組合令中國資產邏輯變得順暢。投資機會在年中,敢於逆向佈局,股市震盪上升。

民生證券牟一凌表示,對資源應該更樂觀,大金融板塊機會增加。中美在“脫虛入實”過程中,共同出現了變化:爲維持金融穩定,爲實物資產價格上漲讓渡出了空間。資源股經歷了相對收益短暫跑輸後,邏輯反而被強化:銅、煤炭、鋁和貴金屬、油、資源運輸(油運、幹散等)。金融板塊在“去金融化”世界裏,若實現了尾部風險化解,那麼過去十年漲盈利+殺估值的組合會轉化爲盈利探底+估值修復的機會:銀行、保險和房地產。

責編:王璐璐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