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兩天晚上的時間,看完了火爆8集短劇《我的阿勒泰》。作爲從業29年文旅產業的筆者,在看完這個短劇後,隱隱的覺得今年夏天的阿勒泰又要火爆一下了。

然而,看劇之餘,思考幾個問題,現就這幾個問題寫出來,跟各位文旅從業者來探討和交流。

01

《我的阿勒泰》到底是因爲作者的故事引起的爆火,還是“阿勒泰”這個很多人心中新疆的特有的IP帶動的爆火?

首先我們不是討論或批判劇作者及該劇好不好,原劇改變也是根據作者的散文改編的,文章也是一篇值得去讀的散文,值得肯定。

我們是就文旅市場角度和每個人心中的旅遊情愫看過去,僅僅就筆者個人看完整個劇情的感覺,所有劇情和故事其實並不跌宕起伏,反而是電影的拍攝手法,唯美的畫面,人物特點的描寫是這個劇的亮點,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我們拍一個《我的柯坪》(注:柯坪是新疆阿克蘇地區下屬一個縣,人口4萬多人),就這個名字,你說又有多少人會願意打開視頻去看呢?柯坪縣會火爆麼?

而阿勒泰地區,包含了喀納斯,禾木,賈登峪,哈巴河等新疆北部的旅遊目的地和強IP。據官方數據2023年阿勒泰地區全年累計接待遊客3150.51萬人次。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美麗新疆的夢裏,阿勒泰的元素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疆旅遊淡旺季特別明顯的環境下,阿勒泰的旅遊是可以做到夏季和冬季兩個季節都有很多的遊客的,這樣的地區除了阿勒泰地區,也就喀什地區了。所以,有多少人是因爲去過了阿勒泰地區旅遊,再次看劇引發了對旅途的記憶和共鳴呢?

02

影視劇帶來地方文旅火爆及旅遊市場的發展,短劇《我的阿勒泰》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這幾年下來,從很早的影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開始,帶火了雲南普者黑桃林旅遊,到電影《非誠勿擾》帶火三亞亞龍灣的熱帶天堂鳥巢度假村,電視劇《闖關東》叫觀衆知道濟南朱家峪村,各種影視劇每年都帶火幾個旅遊目的地,去年的電視劇《狂飆》帶火了廣東江門,電視劇《繁花》帶火了上海的黃河路,不算短的短劇《去有風的地方》帶火了大理邊上的沙溪古鎮,今年的《我的阿勒泰》也必然爲阿勒泰的旅遊加一把火。

我們在首先肯定的是,一個出圈爆火的影視劇,一定會帶動取景地的打卡和旅遊,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但各位讀者是否發現一個問題,你看《狂飆》帶火的廣東江門位於珠三角地區;《繁花》帶火的黃河路是上海的黃河路,《去有風的地方》帶火的沙溪古鎮,距離大理僅2個小時車程。

所以,我們會發現所有可以帶火的文旅目的地,幾乎都是交通的便利和具有可達性,區域覆蓋的人口和旅遊人羣的基數也還是非常重要的,且有一部分是在強IP下的表達和升級引爆。

03

短劇爲什麼會變成了地方文旅市場的唐僧肉和需求的風口,其實,這是短視頻平臺的內卷,和對應內卷的突圍,也是相關的多方角色的期待和幻想。

從前幾年的全國各地的文旅局長紛紛上陣出圈開始,國內很多的地方都在蹭流量,在風口的指導下,某一個現象出來,馬上全國跟風,大家信奉一個原則“與其苦苦創意,不如迅速跟進”,所以,你就看各地的文旅局長們紛紛披掛上陣化身網紅,當你真的到網紅局長們的管轄地去看,只有那些出圈的短視頻水平超過當地的文旅行業管理水平。

而我們都已經知道了,一部火爆的影視劇會給地方文旅市場會可能帶來一部分破天的流量。但因爲電影或者電視劇取景地的選擇和落地,一般的劇組條件還是相對比較高的,如果不能拿出個大幾百萬的贊助和支持,又沒有太多符合劇情的場景,拍攝的各種配套資源不足,所以影視劇又怎麼可能去選擇一些偏遠地區落地拍攝呢?這就是爲什麼很多的製片人和導演,還是喜歡去橫店拍戲。因爲在橫店哪怕是一千人的盒飯,只需要你提出用餐標準,配套的服務單位保證在指定時間送到指定地點且保質保量;再如你去一些縣城拍戲,一個十五米的搖臂都沒有一個單位提供的出來,找200個羣演都難如登天。

反過來,短劇由於劇本容易寫,拍攝及演員成本低,拍攝週期短,審查條件不高,後期製作快的特點,這是受很多的市縣相關部門喜歡的,筆者跟合作的影視短劇製作人交流,一般市場七八十萬的資金,就可以拍攝出短視頻平臺短劇80-100集,還可以單平臺或多平臺分發,那幾十萬的資金對於地方相關部門也好組織。

當然,最關鍵的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短劇也符合相關政策和方向,從2022年12月6號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關於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開始,北京,杭州,黑龍江,粵港大灣區等地區也紛紛出臺了各種支持短劇製作及生產的政策,儘管有些省市沒有對應的政策,但有合適的短劇上映帶來的影響之後,也會或多或少的給予一些政策資金的支持和補助。2024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發佈“跟着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提出在2024年創作並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劇去旅行”主題優秀微短劇,積極探索與文旅產業跨界深度融合,推動更多取景地因微短劇播出而“出圈”,營造去全國各地“打卡”的新風尚,該計劃同時提出8個創作方向,包括鄉村振興、歷史文化名城、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家國情懷與精神、中國故事、城市文明以及自然景觀等。

另外,在全國各地的文旅市場都紛紛的推出自己的短劇或影視劇,以期望可以帶動當地文旅及消費市場的前提下,短劇的製作和生產也就變成了相關部門的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和節點,這也是最近2年會出現大量的文旅與宣傳部門推動的地方短劇的原因,與其說短劇是文旅的唐僧肉,不如說在地方文旅和宣傳支持下的短劇,是短劇製作市場的一塊蛋糕。

04

那麼現在短劇的市場和江湖又是什麼情況呢?

《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攀升至373.9億元,較前一年增長267.65%,預計到2027年將突破千億大關。根據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的短視頻平臺上的各類短劇多以“爽”爲內核,題材圍繞“打臉”“反轉”劇情,包括戰神小說文改編、古代穿越、重生逆襲、豪門恩怨、霸道總裁等題材,部分視頻存在大量“土味”“狗血”內容,同質化問題明顯。同時,盜版、侵權等問題也開始浮現。

而從投資的角度看這些短劇,從行業投資人處瞭解到,儘管現在短劇已經開始卷,但基本上投資幾十萬的短劇,做的好的還是有幾百萬的收益,做的一般的也能夠保本,收回成本。且由於投資額小,資金也容易組織,三五個人就分完了。有些短劇如果關係和渠道合適,還可以找到基金,平臺共同投入。所以,當您跟短劇投資人聊天的時候,問他如果您有100萬會投一部短劇麼,基本投資人會告訴您,我會把100萬投十部短劇,這樣收入更保險,也更穩健。

而基於這樣的投資邏輯和短劇運營邏輯,那麼有條件的地方政府,是不是可以考慮如果有五百萬的影視劇+文旅目的地的宣傳資金,是不是可以投資到20部甚至50部短劇製作中,來帶來地方文旅市場的宣傳和引爆呢?

05

看着此時此刻還在互聯網發酵的《我的阿勒泰》的效果,結合地方文旅和宣傳部門的需求與痛點,那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短劇+文旅的模式,真的爲地方的文旅和宣傳助力,以達到期待的效果呢?筆者總結幾個觀點,分享給各位讀者探討:

1、專業人做專業事。短劇的劇本組織和製作生產,其實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就算地方的文旅和宣傳部門拿出一部分的資金,來做這個事情,千萬別弄個領導來掛帥,指手畫腳,一會要融合地方文化,一會要結合地方特色的,最後拍攝出來的結果,就變成一部過去的宣傳廣告片。短劇也是劇,一定是抓住觀衆的癢點,爽點,春風化雨的植入內容,如果強行的加入各種元素,最後就變成一堆垃圾。當然,也更不能把原本用來做文旅和宣傳的資金,變成各種關係戶和草臺班子的收入渠道。

2、各市縣地方文旅或宣傳部門可以考慮從宣傳和推廣費用中,拿出幾百萬資金,採用部分地方領投,全程參與和服務,最後合作分成的方式去做這個事情。這樣去做不但會有效果,且會參與到後續播放和付費的收入的利潤分成,如果引爆收益也會不錯,也可以爲投入的資金帶來良好的現金收入。

3、短劇製作不是獨角戲,也不能完全指望拍攝和製作團隊,平臺的分發和渠道的宣傳,作爲地方文旅和宣傳部門,可以在這之前,把本地的各類新媒體平臺的UP主,中腰部達人集合到一起,形成地區的新媒體傳播的主流矩陣,然後再加上本地的學生及相關的從業人員的宣傳配合,這也是保障短劇宣傳的關注度和播放量以及傳播的基礎。

4、不能指望一個劇就馬上火爆,馬上帶來流量,馬上變現。互聯網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互聯網的傳播也是一個堅持和長期的過程。所以,建議各市縣的相關文旅或宣傳部門,還是從長期的角度,制定一些支持短劇生產和製作的扶持和獎勵政策。哪怕就算沒太多的資金,也可以從人力,場景和宣傳等方面進行支持。

5、短劇的發展,是伴隨着互聯網的視頻趨勢發展的產物。未來的短劇市場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所以,好的短劇一定是內容的呈現,能夠給予觀衆情緒價值,能夠碰觸到觀衆的癢點和爽點,能夠引起觀衆的共鳴和共情。這纔是未來短劇的趨勢,不相信你回頭再看,那種狗血的玄幻和穿越小說,閱讀量是否在慢慢的下降了,而我們再看衆所期待的《慶餘年2》的故事主線,是不是得邏輯縝密,故事吸引,且有隱含的穿越還要合適的情節?

6、筆者走過了全國很多的市縣,回頭再看當地的文旅服務接待市場,會發現有很多的地方各種文旅配套不全,文旅政策空白,市場管理政策和引導缺失,在我們去期待用短劇+的模式帶來一個潑天富貴的時候,還是需要我們的管理者們,先做好內功,把本地的基礎的喫住行遊購娛的要素做好,才能接到各位期盼的流量和遊客。有些市縣連一個最基本的民宿的辦證都還卡在消防和特業上,就在那高喊文旅興業的口號,又幻想短劇帶來富貴,這不是遊戲麼?

7、既然是基於短視頻及視頻平臺的短劇,那麼當投入資金生產和製作短劇之後,投流行爲也是很關鍵。首先從經營上來說,想要賺錢就要投錢,投錢不只是製作,投錢還要買流量,有了流量基數纔能有對應比例的購買數量。其次,短劇+文旅的模式,其主要的特點也還是短劇,不管是否付費觀看,但流量思維也必須要有,並且在投流的時候,也要關注覆蓋的人羣,多數的市縣並不具備旅遊目的地的特點和本質,別妄想通過幾個短劇就把一個地方變成全國人民都想來的旅遊目的地了,就算短劇帶來的火爆和遊客,很可能就是周邊四小時左右的可達區域的人羣。

以上的觀點,僅爲筆者就《我的阿勒泰》爆火之後,結合最近的短劇+文旅的趨勢,引起的一些思考和觀點,也希望分享給各位文旅從業者及短劇製作人,希望全國各地市縣的短劇都可以精彩紛呈,帶給觀衆和遊客更多的美好景色和情緒價值,也希望短劇+文旅的模式助力各地的文旅市場的繁榮,遊客紛紛踏至,好評如潮。如有不同觀點,也歡迎共同探討交流。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環球旅訊”(ID:Traveldaily),作者:辛有剛,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