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深圳5月20日電 (王恩博 王夢瑤)一隻造型複雜、結構精密的機器蜘蛛,被翻轉過來置於地面、四腳朝天。看似已無法動彈的它,卻在轉眼間變形成一隻機器狗,翻個身又靈活地爬了起來,甚至沒忘了“招手賣個萌”。

記者近日隨2024年“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活動來到位於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院,看到了這番頗具科幻感的場景。這個“變形金剛”一般的機器人,是該院院長戴建生帶領團隊研發的第一代變胞機器人。

所謂“變胞”,是指結構上的顛覆性創新。當下機器人應用環境多變性、工業生產的多格局,對機器人結構變化提出了更高需求。爲此,戴建生團隊在機器人結構上進行顛覆性創新,其開發的第一代進化機器人通過本體結構設計,實現了機器人構型的轉變,能夠模仿不同哺乳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形態特徵和運動特點。

南方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戴建生(右二)團隊,及其研發的第一代變胞機器人。(南方科技大學供圖)

這就有了前文描述的場景,第一代變胞機器人無需拆卸重裝即能實現在爬行動物、節肢動物和哺乳動物等生物形態間的轉換,除蜘蛛、小狗以外,還能變換成壁虎、竹節蟲等多種動物形態,並模仿不同動物的運動特點。

這種特質,讓變胞機器人可以作爲陪伴型機器人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戴建生舉例說,變胞多足機器人可以轉變各種結構實現和人的交互。如原來四足的機器人在收到“拿水”指令後,能夠將前兩足變成“手”端水過來。同時,變胞機器人也可以實現收撿物品、清理環境等康養和家務工作。有趣的是,在指揮下,變胞機器人甚至還自帶BGM(背景音樂),靈活地扭動四肢和身軀,精準卡點隨着音樂節拍來了一段勁歌熱舞。

在工作強度更大、作業更繁瑣的工業生產線上,變胞機器人也有用武之地。戴建生介紹,將變胞結構應用於機器人的手掌設計,可以突破現有機器手抓持空間與靈巧度的約束,“手掌可以握起,也可以反握”,將這樣的“靈巧手”裝備在生產線上,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那些艱難繁瑣的工作,將他們從枯燥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

目前,變胞機器人已經升級到第二代,幾個月內就能完成現階段研發。新一代全息進化機器人拓展了結構尺寸,搭載深度相機、雷達、紅外相機等多種傳感器,將智能變胞結構、人工智能和多種感知技術高度結合,突破現有機器人結構固定、功能單一和智能化程度低的難題。

據瞭解,智能全息變胞機器人能夠實現輪式、足式和輪—足複合式運動形態,實現5種仿生構型和120多種細分形態,可以進入地震或煤礦事故的災後廢墟進行搜救,進行火災隱患巡檢,開展野外水源地水質檢測工作,或進入野生動物疫源進行樣本採集等。

暢想未來,更加智能、能夠自主認知決策的“變形金剛”或將成爲現實。戴建生表示,變胞機器人實現了對機器人本體結構的超越,將人工智能和多需求的物理世界有力地結合在一起。(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