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20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吳濤)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在C3安全大會上談到大模型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認爲,大模型發展將有多個方向,包括多模態、自主智能、邊緣智能、物理智能、生物智能以及新算法新架構。

“現在架構很好,但是效率很低,不管是Transformer還是Diffusion,這些新的算法和框架比起人的大腦,效率低至少低1000倍。大腦不到3斤重,20瓦,決策效率卻是十分高的。未來五年、十年產業發展,大模型必須在算法架構這方面有大的突破。”

活動現場 中新網記者 吳濤 攝

在物理智能方向上,張亞勤表示,目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再往下發展就是人形機器人,完全無人的無人駕駛安全程度已經比人類駕駛至少高10倍。

“大模型和生成式AI給整個無人駕駛包括機器人帶來一個新的能力,無人駕駛裏有很多原來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爲大模型有共識、有常識,大模型可以產生很多新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是常規情況下難以獲取的。”張亞勤表示。

張亞勤認爲,未來大模型還在生物智能上有很廣泛的用途,包括腦機接口、生物製藥、大健康管理等。

他舉例,“有的人工智能企業在生產機械臂、機械腿,使用完全腦電信號、機電信號,可以用意想來控制機械臂,用機械手可以寫書法、彈鋼琴,從事正常工作,完全用我們的想法產生的這些數據,用意想去控制。”

在自主智能上,張亞勤表示,自主智能不僅僅可以作爲工具,它還可以自己調用工具,即怎樣用模型調用模型,怎樣自動規劃任務,然後去完成任務,不斷升級、試錯、迭代,最後達成任務目標。

“例如虛擬醫院模擬人到醫院看病的過程,智能體互相學習,從零數據開始,兩天就可以做到大型醫院兩年時間積累的數據,而且效果更好,以後類似的東西會看到很多。”

張亞勤也強調,在推動大模型相關技術進步的同時,也應未雨綢繆地做好防範工作,確保技術向善。例如,擁有自主智能的智能體數字人可以不斷地無限制複製,如果無限制的話,這個世界會充滿很多病毒,而且是很可怕的病毒,所以一定要進行限制。(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