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宝鸡日报

历史

明晰史实 夯实基础

林慧燕

相较其他届考生,本届考生的备考更迷茫,压力也更大。那么,在临近大考之际,这一届考生应该如何科学备考呢?中学高级教师、虢镇中学历史教师林慧燕的建议是回归教材,明晰史实,夯实基础知识。

回归教材,充实知识储备。林慧燕解释说,75%的高考题目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剩余25%的题目,看似不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实则也是基础知识的变形或者衍生知识。因此,高考时考生如果没有吃透课本、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解题时“既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到何处去”,必然拿不到高分。为此,林慧燕建议考生回归教材,熟读教材内容,特别是部编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新旧教材知识的交叉点、高频考点的新史观等。同时,她建议考生在回归课本过程中,记牢、记清史实,理清历史线索,完善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合理规划时间,研究高考真题。对于考生来说,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质量,时间就是分数。为此,备考后期考生一定要合理规划时间,把每一分钟用在“刀刃”上。“刀刃”是什么?林慧燕的答案是高考真题。她解释说,历年的高考真题不仅包括了所有考点,还代表着命题人的出题方向,是考生备考的利器。为此,考生在后期一定要研究高考真题,熟悉命题风格,梳理出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让自己的复习目标更明确、更有效。

直面新形势,提升应试能力。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新形势是借助新史料,创新情境,考查社会变化发展蕴含的历史信息,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为此,林慧燕建议考生在后期对常考题型进行专题复习,总结各类题型的答题策略。同时,考生可将各类热点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助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在每个知识点中既相互关联渗透,又各有侧重。此外,考生在后期备考的过程中须不断调整自己的答题顺序,提高应试能力。例如遇到情景类题目,考生可以先看设问,即看问题、分值、限制词;再看材料的关键词句;最后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整理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