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寶雞日報

歷史

明晰史實 夯實基礎

林慧燕

相較其他屆考生,本屆考生的備考更迷茫,壓力也更大。那麼,在臨近大考之際,這一屆考生應該如何科學備考呢?中學高級教師、虢鎮中學歷史教師林慧燕的建議是迴歸教材,明晰史實,夯實基礎知識。

迴歸教材,充實知識儲備。林慧燕解釋說,75%的高考題目是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剩餘25%的題目,看似不是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實則也是基礎知識的變形或者衍生知識。因此,高考時考生如果沒有喫透課本、沒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解題時“既不知從何處來,也不知到何處去”,必然拿不到高分。爲此,林慧燕建議考生迴歸教材,熟讀教材內容,特別是部編教材新增加的內容、新舊教材知識的交叉點、高頻考點的新史觀等。同時,她建議考生在迴歸課本過程中,記牢、記清史實,理清歷史線索,完善知識脈絡,形成知識體系。

合理規劃時間,研究高考真題。對於考生來說,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質量,時間就是分數。爲此,備考後期考生一定要合理規劃時間,把每一分鐘用在“刀刃”上。“刀刃”是什麼?林慧燕的答案是高考真題。她解釋說,歷年的高考真題不僅包括了所有考點,還代表着命題人的出題方向,是考生備考的利器。爲此,考生在後期一定要研究高考真題,熟悉命題風格,梳理出高考的重點、難點、熱點,讓自己的複習目標更明確、更有效。

直面新形勢,提升應試能力。近幾年高考命題的新形勢是藉助新史料,創新情境,考查社會變化發展蘊含的歷史信息,考查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爲此,林慧燕建議考生在後期對常考題型進行專題複習,總結各類題型的答題策略。同時,考生可將各類熱點材料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助力“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在每個知識點中既相互關聯滲透,又各有側重。此外,考生在後期備考的過程中須不斷調整自己的答題順序,提高應試能力。例如遇到情景類題目,考生可以先看設問,即看問題、分值、限制詞;再看材料的關鍵詞句;最後將材料與所學知識相結合,整理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