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題:感知多元文化魅力 北京科技大學留學生分享在華體驗

作者 國璇

19日,北京科技大學舉行了以“五洲和鳴築橋樑 七秩春秋‘留’華章”爲主題的第十六屆國際文化節,共設立44個文化展區。來自莫桑比克的小夥子羅志超目前就讀於北京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本科四年級,他和同學一起佈置了莫桑比克展區,向過往觀衆展示本國的風土人情。

5月19日,北京科技大學舉行第十六屆國際文化節。圖爲莫桑比克留學生羅志超(中間)。(北京科技大學供圖)

“我的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次參加學生活動都會結交許多中國朋友,他們看到我這個外國面孔會說中文,經常誇我,讓我很開心。”操着一口流利中文的羅志超在展區前表演非洲鼓,他的朋友們伴隨着激揚的鼓點翩翩起舞,並不時向周遭的觀衆科普非洲音樂。“中國和莫桑比克一樣,都喜歡鼓這種樂器。在莫桑比克,每當鼓聲響起,大家就會團結一致、全心投入。”

“隨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莫桑比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羅志超說,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人文交流,中莫的合作規模不斷擴大,爲莫桑比克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我希望把在中國所學的知識技術帶回莫桑比克,幫助我的國家發展建設。同時以身作則,促進兩國人文和貿易往來。”

5月19日,北京科技大學舉行第十六屆國際文化節。圖爲多國留學生合影。(北京科技大學供圖)

波蘭留學生天一是北京科技大學的一名漢語預科生。他和朋友們在展區內設置了遊戲體驗環節,在規定時間內用波蘭語讀繞口令或回答關於波蘭的地理問題,可品嚐從波蘭進口的餅乾,吸引了諸多觀衆前來互動。“這裏生活便捷,中國人也很熱情。我希望學好中文,未來能在物流行業當翻譯,爲促進波蘭和中國兩國的經貿合作貢獻力量。”

來自蒙古國的留學生安和論與朋友們製作了蒙古國特色的麪包,並展示了蒙古國傳統服裝的手繪圖。兩年前,她通過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來到北京科技大學學習法律,這是她第二次參加國際文化節。“國際文化節讓我能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比如感受到位於熱帶的半島國家和內陸國的不同。”安和論說,她打算畢業後回到蒙古國當一名律師,在國際法領域發揮專業特長。

“我爺爺是中國人,來中國留學是我從小的夢想。”泰國留學生蘇芳菲就讀於工商管理專業,她關注到,隨着中泰兩國邁入“免籤時代”,赴泰旅遊的中國遊客大幅增長。她計劃畢業後回泰國創業,抓住兩國旅遊和貿易合作的新機遇。

當天,現場還舉行了快閃表演和北京科技大學來華留學教育70週年音樂會。據悉,始於2008年的北京科技大學國際文化節,爲該校國際學生提供了展示中外青年風采的窗口和促進文明交流互鑑的平臺。北京科技大學自1954年開展來華留學教育以來,迄今已爲174個國家和地區培養萬餘名留學生,目前在校來華留學生千餘人。(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