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可能會惹人不快,甚至會捱罵。

但我仍然決定寫出來。

因爲在一片喧囂和追捧中,我想說幾句清醒的話。

是的,我說的就是山東菏澤“樹哥”郭有才的爆紅事件。

憑藉一首翻唱的《諾言》,25歲的燒烤小夥郭有才,瞬間走紅全網。



昨天,郭有才更是迎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抖音粉絲突破千萬。

千萬抖音粉絲意味着什麼,這是一個不言而喻的答案。

但讓人無法理解,是越來越讓人看不懂的網絡走向。

先是郭有才的直播收入在網絡一遍遍刷屏。

按照直播1萬音浪,主播可提現將近500元的標準。

有人計算出,郭有才每天的直播收入都在幾百萬。

郭有才只走紅10天,卻已經賺到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財富。

他們複製着郭有才的收入數據,帶着複雜的羨慕傳播。

然後是,全國各地開始出現無數的翻版“樹哥”。

梳得鋥亮的大背頭。

復古的西裝。

一臉飽經滄桑的胡茬。

相近的打扮,唱着深情的老歌。

他們在郭有才的走紅地菏澤南站唱歌,每天竟然也能拿到一兩千的直播收入。

再然後是種種關於郭有才的謠言開始出現。

最離譜的一則謠言是,“北大招生辦主動聯繫郭有才,破格錄取其進北大深造”。

北大招生辦隨後迅速回應,消息失實。

但這依舊阻止不了謠言的繼續傳播,和一些網友對此的深信不疑。

在他們看來,世界是一襲皺巴巴的袍子。

走紅則是無所不能的熨斗,可以燙平生活的一切褶皺與煩惱。

網紅就等同於天文數字般的收入,和社會資源自動的無底線的傾斜。

甚至,“只要當網紅,就能進北大”,“北大也要蹭網紅的流量”。

這種觀點畸形得可怕。

然而,他們沒有去思考過,郭有才真正走紅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說,是因爲他無論生活多難,都沒有放棄自己的音樂夢。

晚上賣燒烤是生計,白天唱歌是夢想。

厚積薄發,終於一飛沖天。

可是,這個社會有太多在底層努力打拼的人。

他們活得粗糙,內心優雅,也從沒有放棄向上奮鬥。

爲什麼他們沒有成功?

爲什麼偏偏是郭有才?

郭有才其實不過是被流量恰巧砸中的人。

早有媒體一針見血的指出:

不是郭有才能夠成功,而是資本和平臺需要郭有才成功。

就像彩票平臺隔段時間,就要講述一個普通人用幾塊錢中獎幾百萬的故事。

短視頻平臺,也要不時“造星”。

他們的目的殊途同歸,就是讓平凡人相信,幸運和財富真的可能從天而降。

這樣纔會吸引更多人接踵而來,會讓天量流量湧入其中不可自拔。

進而維繫平臺的持續運轉。

從這個意義上說,郭有才的成功不可複製。

或者說,是一個複製幾率無限接近於零的社會事件。

然而,一個過於偶然的郭有才帶來了什麼?

是無數人一窩蜂的模仿;

是無數人把當網紅當成了至上的目標,並且不擇手段;

是許多人價值觀的悄然下沉。

他們不再相信踏踏實實的努力。

他們認定什麼刻苦讀書,什麼捨棄一切的科研,都不如一夜爆紅。

他們在等。

在等那潑天富貴降臨到自己身上。

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等不到。

而這個社會,一些美好的東西在消失,一個全民想做網紅的時代在到來。

這種現象當然不是今天才有。

但現在大環境不好,賺錢越來越難。

追逐財富神話,想一夜暴富,想成爲網紅的人,就愈發增多。

這在郭有才走紅後,表現得格外明顯。

這纔是最危險的事情。

人民日報前副總編盧新寧,在那篇廣爲人知的演講裏說:

我唯一擔憂的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

不相信規則可以戰勝潛規則,不相信風骨勝於阿諛奉承。

不相信有比財富和名氣更重要的事情。

我只想告訴你們,好好守護你曾經燃燒的激情和理想。

時代沸沸揚揚。

但依舊請你相信:

這個社會。

更需要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爲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

因爲網紅無法強國,這些人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樑。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而不是追逐網紅。

如果此後竟沒有炬火,你便做那唯一的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