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劉晗旭)5月20日,國新辦就“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爲牽引加快建設現代化美麗新寧夏”舉行新聞發佈會,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陳春平表示,近年來,寧夏大抓高質量發展,產業呈加快發展態勢,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以“六新六特六優+N”爲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六新’是指以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爲代表的新型工業,‘六特’是以葡萄酒、枸杞爲代表的特色農業,‘六優’是指以文化旅遊、會展博覽等爲代表的現代服務業,‘N’是指先進算力、氫能等高新產業。”陳春平介紹,下一步,寧夏將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具有寧夏特色的新質生產力。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創新鏈佈局產業鏈,寧夏實施了100個科技型、100個創新型、100個示範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自主研發推廣了單晶硅棒拉制、傳動減速器裝配、工業藍寶石製造等一批先進技術產品,打造了一批單打冠軍,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讓創新成爲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加速傳統產業迭代升級。寧夏煤炭、電力、有色、冶金等傳統產業比重比較大,佔工業增加值的60%以上。寧夏通過設備更新、技術賦能、低碳改造,推動傳統產業華麗蝶變。“目前,我們正在建設2000億級的現代化工產業集羣、1000億級的輕工紡織產業集羣,重塑傳統產業新體系,煥發傳統產業新優勢。”陳春平說道。

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一方面,實施工業及製造業雙倍增、產業鏈升級等重大工程,將一片片光伏基地、風力電站,與一座座數據機房、製造車間連點成線、結線成網,推動綠能開發、綠電供應,與高端製造、智能算力、新型材料融合創新、一體發展,打造3個千億級的新能源、裝備製造、數字信息產業集羣,一個2千億級的新材料產業集羣。另一方面,寧夏也在加快佈局人工智能、先進算力、新型儲能、氫能、量子技術等未來產業,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