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雷蕾 上海報道

5月17日,央行連放三個“大招”利好房地產:取消商品房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調公積金利率0.25個百分點;首套首付比例降至歷史低點15%。政策一出,地產股集體大漲,當日金地集團、萬科A等超20只地產股漲停,連帶保險、裝修建材等板塊漲幅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週內,萬科先後獲得多家銀行貸款,並於5月16日成功發行14.35億元CMBS(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5月17日,萬科A股價尾盤漲停,漲幅超10%; 5月20日開盤後,萬科保持上漲態勢,截至收盤收漲2%,報9.18元/股。

作爲與地產緊密“捆綁”的險企,在地產市場暖風頻吹的情況下,股價也隨之水漲船高。截至5月17日收盤,當天保險板塊漲幅3.23%,中國平安股價創2024年以來新高,報收45.2元/股,漲幅4.99%;中國太保報收28.95元/股,漲幅3.65%;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人保收盤時漲幅分別達到3.6%、1.85%、1.48%。5月20日開盤後,上市險企股價仍在走高,截至收盤,中國太保以2.94%領漲保險板塊。

2023年以來,險企的表現不佳,業內多歸因於其投資端承壓,而這主要是由於歷史上險企與房地產的關係一直相當緊密,地產公司債券更是險企的核心持倉,在萬科等地產龍頭出現危機後,對險企的影響不小。那麼,隨着地產行業的復甦、萬科債務問題的緩解,險企投資端是否有望釋壓?

一週內連獲多項融資 萬科股價“狂飆”

5月10日,萬科發佈子公司爲公司向郵儲銀行申請貸款提供擔保的公告,指出萬科作爲借款人向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羅湖區支行申請銀行貸款,貸款金額合計人民幣 13 億元,期限 3 年。

5月13日,萬科又發佈公告稱,爲滿足經營需要,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公司之控股子公司通過將持有的項目公司股權質押或項目資產抵押等方式分別爲相關貸款提供擔保,此外部分控股子公司作爲共同借款人和公司一起承擔還款義務。從公告來看,萬科向中國銀行深圳分行申請本金6.9億元貸款,期限三年;向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申請三筆銀行貸款,本金合計22億元,期限均爲三年;作爲受信人從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獲得授信人民幣 44.49 億元。其中,萬科作爲主債務人,四家控股子公司分別作爲共同債務人向北京銀行申請銀行貸款本金19.63億元,期限 10 年。此外,還作爲借款人向北京銀行申請銀行貸款本金5.01億元,期限10 年。

短短3天,不含授信,萬科已累計獲得66.54億元銀行擔保貸款。而在三天後的5月16日,萬科在深交所成功發行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規模14.35億元,優先級AAA評級,優先級票面利率爲3.6%,期限不超過18年。

一週內獲得多項融資,萬科股價持續上揚。5月17日,央行連發三則通知,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明確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爲不低於15%(前值爲20%),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調整爲不低於25%(前值爲30%)。同時,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調整爲2.35%和2.8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第二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分別調整爲不低於2.775%和3.325%。此外,在調整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方面,取消全國層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當日,房地產板塊大漲,萬科等20只地產股漲停。自4月25日起,截至5月17日收盤,萬科A已累計上漲超37%。

債市方面,從今年4月底至今,萬科多隻債券上漲,其中“22萬科07”一度漲幅超20%觸發臨停。萬科旗下多隻美元債也勢頭猛烈,萬科2027年到期美元債更是創去年11月以來最大漲幅。

地產行業“復甦” 帶動保險板塊“回春”

房地產市場的“復甦”,也帶動了保險板塊的“回春”。在險企的投資端,房地產多年來一直是衆多險企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險企的核心持倉。房地產市場利好政策的出臺,帶動地產股大漲的同時,保險板塊也一路飄紅。5月17日當日截至收盤,保險板塊漲3.23%。

具體來看,A股板塊,中國平安報收45.2元/股,漲幅4.99%,創2024年以來新高,一個月內漲幅16%;中國太保報收28.95元/股,漲幅3.65%,一個月內漲幅23%;新華保險報收34.5元/股,漲幅3.6%,一個月內漲幅18%;中國人壽報收32.97元/股,漲幅1.85%,一個月內漲幅19.6%;中國人保報收5.49元/股,漲幅1.48%,一個月內漲幅3%。

除A股外,港股的保險板塊也迎來一波大漲。當日,中國太保港股漲6.52%,衆安在線漲6.42%,中國平安港股漲5.7%,中國人壽港股漲5.01%,新華保險港股漲3.64%。

保險股的上漲主要來源於對險企投資信心的迴歸,國泰君安劉欣琦團隊認爲,資產端受益於地產政策陸續出臺、長端利率企穩,以及權益市場改善預期,投資收益水平預計將明顯改善。

其實從4月中旬以來,保險板塊整體已經呈現上行態勢。中航證券認爲,這主要受益於險企的資產端部分壓力有望改善。隨着地產利好政策的持續加碼,地產板塊持續反彈,對保險資產端的壓力有望緩解。

在對地產的投資中,對萬科的投資情況無疑是衆多上市險企投資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如今,隨着萬科融資渠道的開拓,以及房地產利好政策的出爐,是否能助推相關險企業績修復、減輕投資端的壓力,還有待時間給出回答。

投資拖累業績 險企審慎佈局不動產

從2023年年報數據來看,上市險企業淨利潤整體表現不佳。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受投資端拖累,上市險企2023年淨利潤整體承壓。這一現象在2024年一季度似乎也未得到緩解。根據2024年一季度數據,A股上市險企淨利整體下滑9.16%,投資收益總計虧損22.79億元,同比降幅達103.32%。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一季度投資收益分別爲54.64億元、24.94億元、-15.47億元、-17.19億元及-69.71億元,降幅分別爲89.95%、69.11%、240.64%、2.05%、202.17%。

上市險企對房地產的投資一直都是其投資組合中的重要部分,但是,隨着近些年房企頻頻暴雷,險企對房地產的投資也逐漸謹慎。

今年3月,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近幾年來,平安的不動產敞口是一直在下降的,平安壓降不動產投資敞口從三年前就開始了。

中國太保4月也在互動平臺向投資者表示,公司高度重視信用風險管理,嚴格控制房地產等行業的風險敞口,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精選投資標的。不動產領域風險的敞口占整體投資資產的比例較小,持倉的房地產企業償債主體綜合實力較強,信用風險管控良好,投資風險可控。

作爲萬科十大股東之一的中國人壽,其在萬科債務中的風險敞口有多大也是投資者關注的問題之一。對此,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曾表示,中國人壽對萬科的股票有持倉,但是敞口非常小。公司對萬科沒有任何債券和非標的持倉,後續將結合市場情況和標的公司情況,始終堅持審慎的投資理念來管控好投資敞口。

業內分析人士認爲,保險股反彈是受房地產政策利好影響,保險公司房地產投資敞口風險有望在政策支持下逐步釋放,同時相關資產減值計提影響逐漸消退。隨着這一輪房地產利好政策的落地,未來房地產市場是否能真正回暖,對險企投資端能否真正釋壓,無疑是一大重要的影響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