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濟南5月20日電 (王採怡)俯瞰位於棗莊高新區的山東欣旺達智慧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一塊塊深藍色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在廠房頂部,正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成爲清潔電能,爲車間內鋰離子電池生產持續提供綠色動能。

山東欣旺達智慧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利用廠房屋頂進行光伏發電改造。棗莊高新區委宣傳部供圖

該公司開發總監潘洋洋介紹說,該項目共分三期建設,全部建設完成後,可年產綠電2400萬KWh,爲園區提供日間用電量的25%,年節約標準煤0.8萬噸、碳減排0.13萬噸。

近年來,棗莊高新區積極引導企業利用閒置廠房屋頂進行光伏發電改造,實現“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打造兼具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屋頂發電新模式,讓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陽光福利”。

山東欣旺達智慧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光伏發電改造。棗莊高新區委宣傳部供圖

以上是山東開展節能降碳工作的縮影。近幾年,山東濟南、臨沂、泰安、德州、棗莊等地聚焦節能降碳採取一系列措施,政府、企業齊發力,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升級核心設備,創新生產模式,實現一“能”多用,使企業低碳發展取得成效。

“我們量身打造了智慧配煤系統,建立了焦炭質量預測模型,通過優化配比,有效降低綜合配煤成本,提升配煤準確率,改變了傳統靠配煤師憑經驗操作的模式。”近日,在位於泰安市寧陽經濟開發區的山東恆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智慧調度中心,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來發介紹說。

據瞭解,該企業以煤爲主要原料生產焦炭、甲醇,同時回收粗苯、焦油等副產品。“‘數字配煤師’能根據原料及焦炭等產品的實時市場價格,對原料生產配方、生產參數、主副產品生成比例進行智能調整,推薦效益最優生產方案。”王來發說,最優生產方案能降低生產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讓企業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走進德州市禹城市燧禾農業生態園,一排排現代化的溫室大棚映入眼簾,紅彤彤、黃澄澄的聖女果長勢喜人,農戶們有序採摘、打包、搬運,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生態園負責人王振波表示:“生態園的蓬勃發展得益於旁邊的視界牧業萬頭奶牛場。我們以牛糞發酵後的沼液作爲液態有機肥,種植過程不使用化肥農藥,實現了有機綠色農業生產。”

“生態園只是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一個環節。”禹城市畜牧業發展中心主任孟令貴表示,該市以奶牛養殖爲突破口,在牧場建設同期引進南京龍源環保有限公司,上產能源、下促種植業,用牛糞串起了一條“養殖—沼氣發電—種植—養殖”的農業循環產業鏈條。

在臨沂市沂水縣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車間,烘乾爐的暖氣片正在將產品烘乾。據瞭解,暖氣片可以利用烘乾爐的蒸汽冷凝水餘熱持續烘乾產品,有效減少能源消耗。除此之外,該企業還將烘乾爐產生的蒸汽冷凝水用於澡堂加熱供水,年可節約蒸汽約1800噸、摺合170噸標準煤。

“爲了節能降耗,我們在廢氣處理上新加旋風除塵及SCR脫硝裝置,停用臭氧發生器,年減少氧氣消耗約620噸。同時利用更換漏板的機會,調整漏板電極夾的位置,降低漏板耗電。項目改造完成後,年可節約用電約240萬千瓦時。”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金保說。

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使用清潔能源。萊蕪區委宣傳部供圖

位於濟南市萊蕪區的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二氧化碳科學研究中心聯合研發,實現企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內部循環利用,進而降低冶煉成本,促進低碳排放。

泰山鋼鐵集團同時利用廠房屋頂閒置空間建設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目前,光伏綠電已在軋鋼環節大顯身手。泰山鋼鐵集團冷軋部設備科電氣工程師劉建星表示:“每天能夠節約用電20000度,每個月節省成本15萬元人民幣,不僅爲生產線節約成本,還對綠色低碳發展有重要意義。”

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光伏發電改造。萊蕪區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位於臨沂市郯城縣的臨沂大將軍建陶有限公司已經累計完成4條線核心設備燒成窯的升級改造,逐批更新新型節能電機,完成連續球磨改造和智能空壓機改造,完成所有可利用屋面的光伏電站建設,年發電量達3400萬度。

郯城縣發展和改革局資源環境和能源管理科科長張欣告訴記者,郯城着力推進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耗能行業和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紮實推進“工業綠動力”計劃,推進燃煤鍋爐節能環保提升。

爲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郯城縣優化產業空間佈局,加快完善以綠色化工、醫藥、傳統產業、物流四大產業爲主導的循環產業鏈,實施節能降碳和資源能源高效綜合利用行動,推動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有序實施。(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