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杜燕飛)日前,在第一屆能源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研討會暨第二屆能源經濟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嘉賓表示,要加快技術創新,推動規模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能源體系智能化,助力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動“雙碳”目標實現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表示,我國能源產業高速發展支撐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穩定可靠的能源供應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我國能源綠色轉型,要推動規模能源清潔化,加快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清潔化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推動清潔能源規模化,不斷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效率,大幅降低其成本;推動能源體系智能化,打造多種能源耦合互補、高效利用的智能能源系統。

具體到煤炭行業,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祕書長張宏表示,隨着我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對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替代加快。與此同時,新能源發電量所佔比重增加,新能源發電的波動性、不穩定性也對煤炭、煤電等傳統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炭、煤電在支撐能源安全保障的同時,增加了應急保障和調峯的功能,對生產供應彈性要求越來越高,市場供需的波動性增大,倒逼煤炭增加生產供應彈性,增加產能儲備和彈性生產能力,兜住能源安全底線。

“目前,煤炭是我國能源安全保障的‘壓艙石’和‘穩定器’。隨着非化石能源發展,其地位將逐漸向兜底能源過渡,其用途也將由燃料動力向原料轉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戴彥德認爲,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路徑,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轉換率是關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前提,提高民衆意識是基礎,科技創新是保證,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核心。

中國煤科規劃院副總經理朱拴成表示,構建煤炭產業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發展先進生產力,其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當前,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運用,推動了煤炭行業轉型升級。隨着數字化轉型程度加深,頭部煤炭企業利用自身數字化能力向行業賦能。煤炭行業數字化自建模式正發生改變,煤炭企業可以依託行業級平臺通過購買服務方式,享受高標準的數字化服務。隨着煤炭企業數字產業化發展持續提速,煤炭業數字化轉型趨向以數據價值爲驅動,煤炭行業百萬傳統礦工將向“新型礦工”轉型。

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也離不開學界的力量。中國礦業大學校長宋學鋒表示,長期以來,學校在煤炭與新能源耦合發展路徑、能源綠色轉型機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希望以此爲契機,深化學校與社會各界交流合作,助力能源強國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