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5月20日電 (記者 戴小橦)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簡稱“港交所”)20日表示,港交所旗下的香港場外結算有限公司(簡稱“香港場外結算公司”)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清算所”)共同推出了多項“互換通”業務優化措施,當日共有26家境內外機構開展國際貨幣市場交易,成交54.83億元(人民幣,下同)相關合約。

其中,具體優化措施包括,新增了以國際貨幣市場(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IMM)結算日,即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3個週三爲支付週期的IMM合約,與國際利率互換產品市場接軌;推出了合約壓縮服務,允許參與機構壓縮具有相同交易要素但相反方向的合約,方便參與機構在互換合約到期前提前終止,降低參與機構的資金佔用成本和提升交易結算效率;新增與合約壓縮服務配套的歷史起息合約,即起息日早於當前日期的合約。

另外,爲了降低機構參與成本,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香港場外結算公司與上海清算所將繼續全額減免交易及清算費一年,並在合約壓縮業務上線初期免收相關費用。

港交所表示,作爲連接香港和內地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創新舉措,“互換通”自2023年5月15日上線以來,一直平穩運行,交易日趨活躍,爲兩地金融市場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值此“互換通”開通一週年之際,3家機構在兩地監管機構的支持下,共同推出以上優化措施,旨在幫助國際機構投資者利用人民幣利率互換對其持續增加的人民幣債券持倉進行利率風險管理,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港交所提到,優化措施推出首日,共有26家境內外機構開展IMM交易,成交54.83億元IMM合約,有4家境內外機構使用了合約壓縮服務,共壓縮名義本金55億元。未來,三家機構將繼續與兩地監管機構和所有市場參與方緊密合作,持續優化和發展“互換通”業務,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