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抖音而言是職業流量玩家急需一個成熟的線下體系,於樸樸而言則是在“七年之癢”後的市場極限求變。

作者:RBF內容組編輯:四火出品:零售商業財經ID:Retail-Finance

時隔三年,陳興文似乎又爲樸樸超市找到了一筆新融資。

綜合現有媒體爆料信息,“樸樸超市已於今年3月完成新一輪融資洽談。”但這次向樸樸超市拋出橄欖枝的,不是投資機構,而是一家短視頻互聯網企業。

雖然融資傳聞及參與融資的具體企業並未得到樸樸超市官方證實,但行業人士仍能從市場走向中捕捉到蛛絲馬跡。畢竟在國內頭部短視頻互聯網企業中有能力爲樸樸超市“輸血”的,範圍大致可以框定爲抖音、快手兩家。

只不過快手作爲上市公司,其所有重大投資動態都有對外告知的責任,但目前並未看見其發佈對應的公告。

因此,業內人士推測本輪融資的主角大概率是抖音。順着這條邏輯延伸,假如抖音和樸樸超市達成合作,又會引發哪些猜想?

於樸樸超市而言,這筆融資無疑是雪中送炭。

首先,樸樸當下還未實現自我造血,成立八年仍未擺脫虧損泥潭,且剛在2023年達到收支平衡。爲了實現2024年盈利目標,今年以來,樸樸超市採用了人員縮減、外包三方等多種方式降本。其次,抖音能給予的不僅僅是資金支持,倘若雙方進一步合作,依託於抖音巨大的流量入口,有助於爲樸樸超市在競爭白熱化的賽道提供支持。

於抖音而言,樸樸超市在部分城市已坐擁龐大的線下配送“鐵騎”,其履約資源具備補齊抖音遲遲未攻下的到家場景,再輔以樸樸超市高頻剛需的生鮮品類爲引流利器,顯然能進一步深入本地生活服務腹地。

表面上雙方合作充滿利好因素,是“取彼之長,補己之短”的聯姻。但從整體行業視角來看,硝煙四起的生鮮電商和本地生活賽道中,留給雙方跑馬圈地的機會還多嗎?

01樸樸“找錢”找到了互聯網

聚焦樸樸超市的融資歷程,其前5輪融資金額超1.5億美元,主要集中於2016-2019年,最近一次是2021年11月完成的IDG資本戰略融資。

圖源:企查查

沒有資本動向的三年裏,樸樸超市試圖以盈利爲轉折點,走上更健康的現金流循環方式。多次預告盈利時間,但至今仍未實現全面盈利。

如此境況下,一路“燒錢”的樸樸超市也不得不一路“找錢”。

自2016年成立以來,樸樸超市先用三年時間在福州當地站穩腳跟;2019年拓展至珠三角地區,自稱爲“科技公司”的樸樸最先瞄準的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深圳,然後是廣州;2021年拓展武漢、成都和佛山三城,彼時樸樸超市應用程序下載註冊用戶數高達1.7億,也是在這一年,樸樸喊出了“逐步開啓全國城市擴張”的口號。

如今,除福建大本營的福州、廈門外,樸樸超市逐步打開廣東省廣州、佛山、深圳三城,和四川成都、湖北武漢共7個城市的業務。

一路跑馬圈地的樸樸超市,在大舉擴張觸達更多用戶羣體、擴大市場份額之際,也飽受其堅守的“前置倉”模式痛點——價格、品質、效率的“不可能三角”。

值得注意的是,樸樸超市還疊加了“大倉”標籤,同樣做前置倉的叮咚買菜,單倉面積在300平上下,而樸樸超市的倉儲面積則達到了800平米,好處是能夠引入如日用百貨等更多高毛利商品,代價則是建倉成本極高。

除了倉儲面積過大外,專注在一線城市擴張的樸樸,還有必須兌現的“30分鐘送達”履約目標,導致其大倉需要在中心城區密集佈局,進而增加了成本壓力。而過高的SKU數量(超6000個),隨之帶來的還有高折損率和人工成本,如高昂的前置倉建設管理費用、地理佈局的挑戰、高度依賴精細的物流運作,都縈繞在樸樸超市身上。

此外,樸樸超市正在發力自有品牌,通過從源頭把控,以提升整體利潤空間,掌握更多話語權。據“第三隻眼看零售”此前報道,樸樸超市2024年自有品牌銷售額應該會接近50億元,佔總銷售比重15%-20%。自有品牌做的主要品類是食品、日用百貨、凍水產肉禽。

「零售商業財經」觀察發現,日前樸樸超市上線了海鮮肉禽、凍品麪點等八個品類。

圖:樸樸超市

自有品牌固然是值得挖掘的增量空間,但從源頭把握勢必要在前期投入更多成本,這對其現金流提出了嚴峻挑戰。

如今,樸樸超市面對的是無法迴避的、高昂的線下推廣費用和相對較低的用戶轉化率。而同樣在生鮮電商賽道上馳騁的玩家們,如美團的小象超市、拼多多的多多買菜等,已然懷抱着成熟的業務佈局和超強黏性的平臺用戶。換言之,樸樸已是“夾縫求生”。

如此看來,一路“燒錢”的樸樸超市,不得不再找到資金背書。

02抖音“三顧”本地生活,走到樸樸家門口

從故事的另一個主角來看,開啓短視頻時代並憑藉強大算法技術突圍的抖音從不安分,始終致力於尋找自造血業務。依託於強大的流量入口,讓其在電商和本地生活賽道中具備和垂直巨頭“掰手腕”的資本。

相比興趣電商的日益成熟,抖音在本地生活業務進展可謂是“喜憂參半”。

好消息是,抖音已經打通了本地生活到店側的商業閉環。公開資料顯示,抖音生活服務2023年上半年支付GMV(交易總額)超1000億元,主要由到店業務(含到店餐飲、到店綜合)與酒旅業務貢獻,此前抖音還提到,2023年“到店+酒旅”業務GMV目標爲2900億元。

短短几年就能做到半年GMV破千億,抖音的強悍實力已經凸顯。

但不同於到店業務,抖音在到家業務方面卻遲遲未有突破性進展。

核心原因在於,抖音所具備的流量優勢,並沒有順利承接到“到家”業務場景。“到家”比拼的是本地生活供給的豐富度及履約實力,這是抖音難以在短時間內跑通從“0-1”的根本原因。顯然,抖音也在屢次嘗試失意後意識到了這一點。

2021年,“抖音成立專門外賣業務團隊”的消息傳出,其外賣業務名爲“心動外賣”;三個月後,心動外賣小程序軟件獲得登記批准;次年,抖音與餓了麼宣佈達成合作,彼時就達300萬的藍騎士恰好補足了抖音外賣業務的履約短板。

而就在抖音佈局本地生活業務的決心顯露,外界一片叫好時,餓了麼抖音小程序僅佈局全國部分城市,且聲量式微。抖音仍難突破專屬功能性App攻佔的消費者心智。

據悉,心動外賣是通過聚合模式入局,輕量化的運營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開闢外賣戰場,但最終的流量還是導流給了其他外賣平臺,核心資產並不在抖音手中;且一直處在內測模式的心動外賣,其招商和運營方式都未公開對外披露過。

最終,心動外賣的故事以抖音回應“暫無外賣相關計劃”宣告結尾。

隨後,抖音又開始差異化入局外賣,以“團購到家”的模式試水。2023年,抖音短視頻中掛載商品鏈接即跳轉商家的購買頁面,出現“團購配送”功能。彼時,抖音生活服務官方也發佈一則《團購配送區域代理商信息公示》,當年9月將在北京、上海、成都等6城基礎上,拓展深圳、武漢等24個城市,並上線團購配送業務,在當地引入團購配送區域代理商。

圖源:抖音生活服務

就在所有人都認爲,“躺在家裏刷着視頻點外賣”的懶人福音即將到來時,抖音團購配送仍難打破在市場佔有絕對份額的美團和大衆點評,逐步淡出消費者視野。

沒有線下履約體系,抖音難以勾勒出“到家”的美好藍圖,沒有高頻剛需品類做引流,抖音更難以培養用戶心智。

但抖音仍未放棄在本地生活分一杯羹。

今年1月,抖音生活服務發佈的《2023抖音生活服務年度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用戶觀看超20億個種草視頻,1061萬個種草直播間,搜索生活服務相關內容593億次。450多萬實體門店在抖音經營,其中,215萬中小商家獲得營收增長。

雖然屢屢在“到家”場景遇阻,但抖音是具備分食本地生活蛋糕的優勢的,只不過差了“到家”的一塊拼圖。

03本地生活賽道“僧多肉少”,抖音×樸樸如何實現1+1>2?

綜上所述,樸樸超市和抖音具備對方需要的優勢,雙方合作的共贏面較大。

第一,從樸樸超市來看,樸樸的前置倉數量約450個左右,單個倉庫每日出貨量在2500至3000單之間,客單價達60元以上,單倉單日出貨量達2500-3000單;而如此強大的供應鏈與用戶黏性,再疊加抖音龐大的市場佔有量和互聯網營銷優勢,雙方合作,必將成爲其他巨頭不容忽視的對手。

第二,從抖音來看,據報道,2022年抖音本地生活業務GMV爲770億元,另根據“抖音生活”微信公衆號發佈的數據,2023年抖音生活服務平臺總交易額同比增長256%。以此計算,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MV近2000億元,接近美團的三分之一。這表明,抖音具備最基礎的用戶心智,用戶教育成本較低,疊加樸樸超市的配送能力,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造勢。

雖然抖音和樸樸超市聯手,對於雙方而言都具備突圍機會,但不可忽視的是,當下本地生活賽道已成爲新一輪的“角鬥場”,白熱化競爭下,二者面臨的挑戰也更多。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5.3萬億元,本地生活服務的線上滲透率也將增至30.8%。由此,當下本地生活市場仍極具潛力,引得各方玩家紛紛入場。

圖: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

除了原本佔據極大優勢的美團依然在深挖潛力,推出自營品牌小象超市外,拼多多、快手、小紅書、騰訊等平臺來勢洶洶,勢要在本地生活領域分一杯羹。

去年7月,拼多多充值中心頁面出現“本地生活”入口;美團則上線直播固定入口;小紅書也上線“官方探店合作中心”並推出“100家探店計劃”……

各大平臺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商業化佈局上你追我趕,但“到家側”的美團外賣、餓了麼外賣,“到店側”的大衆點評和美團,依然憑藉着成熟的配送體系和數量龐大的平臺商家,牢牢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更進一步來看,低客單價的餐飲外賣現已成爲主流,且其市場份額在上一輪外賣競賽中也被美團、餓了麼瓜分完畢。而自瑞幸掀起“9塊9”風潮,“低價折扣”早已席捲所有賽道,那麼主打高品質、高效率的樸樸超市,也必須在供應鏈和自有品牌上深耕,以適配“低價零售時代”的消費趨勢。

巨頭爭霸的本地生活賽道,“抖音×樸樸”該如何各自取其之長來分走一杯羹,「零售商業財經」將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