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各路諸侯之間戰亂不斷,其中不乏涉及數十萬人的大型戰役,其中尤其以秦國和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對於歷史走向影響最大,趙國在此戰後一蹶不振,秦國也迎來了橫掃中原的契機。

關於趙國在長平之戰的敗因,被討論最多的自然是此戰的最高統帥趙括,他紙上談兵的故事更是成了中國最著名的典故之一,但趙括真的沒有軍事能力嗎,他究竟爲何能取代廉頗的位置?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記錄了秦國派出間諜在趙國散佈謠言,謊稱秦國人最害怕的不是老將廉頗,而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這才讓趙孝成王做出了換將的決定。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不如先分析一下長平之戰前兩國面臨的情況,當時秦國擁有廣闊的土地。

▲《史記》書影

其中包括了關中平原,成都平原、江漢平原和河東四大糧食產地,其經濟總量超過了全國的一半,這讓秦國有着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

在攻擊趙國時雖然前線距離咸陽較遠,但當時秦國已經在河東地區經營三十餘年,當地已經有爲前線提供糧食補給的能力了,這基本消弭了秦國遠道作戰的劣勢。

▲影視劇中的秦軍士兵

在長平之戰前,由於趙國接受了上黨太守馮亭的歸降,這令秦趙兩國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緊張,再加上秦始皇此時已經有了吞併全國的想法,因此這次衝突並不能依靠外交手段予以解決。

而在趙國準備戰爭期間,趙孝成王曾經有過媾和的想法,這令其他諸侯對於趙國的戰爭決心產生了懷疑,因此在最終決戰前趙國並不能得到盟友的支持。

▲長平之戰示意圖

面對秦國人打算一舉摧毀趙國有生力量的野心,趙孝成王的選擇無非只有三個,其一是放棄上黨等地,將主力部隊後撤至太行山以東的壺口關、滏口陘、井陘,並在那裏依託天險進行防禦。

這種選擇看似很好,但由於當時趙國已經是強弩之末,軍隊中充斥着大量缺乏訓練的新兵,這讓趙軍難以迅速完成撤離,而這就會給秦軍追擊的機會,到時候恐怕趙軍還沒離開長平就已經被秦軍屠戮殆盡了。

▲趙孝成王劇照

剩下的兩種方案就是將戰場置於長平一帶,然後再選擇堅守避戰或者主動出擊,以劣勢兵力搏殺秦軍,求得一線生機。

由於當時趙國經濟情況堪憂,國內糧食儲備出現短缺,這讓他們沒有與秦軍打消耗戰的基礎,這讓主動出擊成爲了唯一可行的選擇。

▲廉頗塑像

其實廉頗在剛剛擔任前線總指揮的時候也是採取攻擊姿態的,但是他的前幾次出擊都被秦軍擊敗。

趙國還損失了多名優秀的將領,爲了避免更大的損失,廉頗才選擇避戰不出,而趙孝成王對此意見很大,由此可見廉頗是遲早要被換掉的。

既然廉頗無法完成趙王的目標,那麼趙國就需要換一名前線統帥,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

當時秦國派出間諜在趙國散佈謠言,謊稱秦國人最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而這也促使趙王將這一重任交給了趙括。

▲趙括劇照

因此後來不少史學家將趙括代替廉頗的原因歸結爲秦人的反間計,比如三國時期蜀國謀士譙周就曾經說過“長平之陷,乃趙王信間易將之咎”,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長平之戰前,趙國朝堂之上可謂人才濟濟,藺相如、平原君趙勝以及、虞卿、樂乘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譙周形象圖

但除了藺相如之外,其他人對於任命趙括的決定都是默許的態度,這些人都被秦國的謠言所矇騙顯然是不合理的。

之所以他們對於任命趙括沒有異議,筆者認爲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趙括真的有出色的軍事才能。

▲古代戰爭

雖然在長平之戰前趙括並沒有領兵打仗的經歷,但是其從小便跟隨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之下其對於軍隊中的大事小情也非常熟悉,具備了成爲將領的基本能力。

而且其在和趙奢進行軍事推演的時候,一般也都不落下風,這讓趙括的謀略能力得到了趙國統治階級的認可。

▲趙奢劇照

按照人們的普遍看法,趙括只能“紙上談兵”,在實際戰鬥中沒有任何指揮能力,但從長平之戰的結果上看,這種看法未免有失偏頗。

在此戰中趙括雖然犯下了冒進的錯誤,導致趙國軍隊被秦軍切割,但是在陷入困境之後,趙括依然可以統帥軍隊與秦軍展開激烈廝殺,甚至在軍隊缺少糧食只能喫同伴屍體之後,依然保持軍心不散,這充分顯示出了趙括的領導能力。

▲邯鄲

而且長平之戰也是秦國在統一六國過程中損失最爲慘重的一場決戰,當時秦國大約投入了五十萬兵力,最終傷亡過半。

這直接導致秦國滅趙時間的延後以及邯鄲之戰的失利,而趙括在戰死前損失的兵力大約與秦軍相仿,聯繫到其對手是戰國名將白起,這都不得不令人對趙括的軍事能力刮目相看。

▲白起劇照

除了軍事能力之外,另一個可以讓趙括坐上前線統帥位子的是他的出身,在戰國末期趙國內部一直存在着官僚派系與宗室大臣之間的爭鬥,在李兌擔任相國的時候,更是有大量宗室成員遭到迫害,部分人不得不離開趙國謀生。

趙奢在成爲趙軍將領之前,就有過在燕國供職的經歷,雖然史料中對趙奢的身份沒有太多記載,但其也有可能是趙國的王室遠親,後來他也是在平原君趙勝的提拔下才逐漸成長爲趙國名將的。

▲平原君劇照

因此趙括自然也是平原君一派所信任的人選,在趙惠文王在位時期,平原君就已經成爲趙國核心人物,後來更是成爲相國,這讓官僚派和宗室成員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了逆轉。

因此在長平之戰這種生死存亡的關頭前,趙國統治階層自然會選擇更讓他們放心的趙括,而提出反對意見的恰恰也是官僚派系的代表藺相如。

雖然從長平之戰的戰果來看,趙括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史料中還記載了他的另外兩個問題。

其一是趙括似乎不把軍中將士放在眼裏,初掌大權後就要面東接受軍事的朝見,其他人甚至不敢直視他的眼睛。

▲趙孝成王劇照

其二是趙括似乎不是個清心寡慾之人,當時趙孝成王賞賜給了趙括不少財物,趙括並沒有將這些東西分給下屬,而是全部帶回了家,還經常去詢問田舍的價格,這些行爲和他的父親趙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筆者認爲這些事情並不能反映出趙括的問題,相反可能還是趙括政治智慧和統帥才能的明證。

▲古代軍隊

在長平之戰前,趙括沒有過領兵打仗的經歷,雖然其父在趙國威名甚著,但趙括能否掌控軍隊依然是個大問題。

由於戰事過於緊迫,趙括已經沒有時間像自己父親那樣靠體恤士兵獲得威望,他就只能靠自己的權力來整理軍紀,藉此保證在戰爭開始後能夠做到令行禁止,因此其纔不得不擺出一副高傲的姿態。

後來的戰爭走向也證明了趙括確實能夠有效指揮趙軍,當時趙軍能夠一直堅持作戰到趙括身亡也說明了士兵們對他的認可,趙括的高高在上並沒有真的影響軍心。

▲王翦劇照

對於求田問舍一事則更加容易理解,長平之戰前趙國幾乎將全國精銳盡數交到趙括手中,雖然趙王對其信任有加,但難免也會有所擔心,而趙括選擇表現出對於財物的熱愛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弭趙王的擔憂。

這和攻秦之前王翦的行爲幾乎一模一樣,我們不能因爲趙括打了敗仗就否定他的人格,這未免顯得有些雙標。

▲古代戰場

從後續的事態發展上看,趙軍也沒有因爲這位統帥將財物據爲己有便心生怨恨,因此從貪財一事上攻擊趙括顯然也是不能成立的,更何況他也沒有真正享受過這些財富。

綜上我們不難看出在長平之戰時,趙括無疑是趙國能過選出的最佳統帥之一了,其在人品以及軍事能力上都沒有明顯缺點。

▲趙括戰死

又是趙王信得過的宗室一派成員,並且其還能夠貫徹趙國的主動進攻策略,這都讓他最終成爲了替代廉頗的人選。

在戰爭過程中趙括的表現也沒有那麼不堪,其冒進導致趙軍首尾難顧確實是大錯,但從之後的突圍表現來看,趙括也算得上一代名將了,絕不是簡單的理論派。

但由於長平之戰對於趙國太過關鍵,他最終只能變成那個歷史上的“背鍋俠”,和其紙上談兵的故事一起任人調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