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闻消息 儿童青少年的营养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其当下的健康状况,还会对成年后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直接影响。那么,杭州的中小学生“长”势如何?怎样才能让孩子吃得好?5月20日是我国第35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今天,杭州市卫健委联合西湖区健康办、西湖区卫生健康局和西湖区教育局在杭州市九莲小学启动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公布了我市2023年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结果。

超重、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

每4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子”

杭州市2023年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结果显示,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2%和11.4%,较前一年分别下降了1.2%和0.3%,虽然数据稳中有降,但总体仍处于高位。也就是说,每4个中小学生中就会有1个“小胖子”。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8.4%,较上一年略有回升。此外监测结果还呈现出“男女有别”的明显特征。女生的营养状况总体优于男生,无论是营养不良还是超重肥胖的比例都相对较低。从整体上看,杭州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有向“苗条”方向发展的趋势。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营养不良并存,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主管医师刘辉分析,目前不少中小学生存在挑食、偏食的现象,有的孩子喜欢吃肉,可能存在脂肪摄入过多的现象,导致出现超重、肥胖;还有的孩子只喜欢吃蔬菜,如果不注意豆类、奶类等蛋白质的摄入,就容易造成营养素缺乏,发生营养不良。

让孩子早晚喝一杯奶

家庭小餐桌要与学校食堂互补

当下,奶类、水果摄入不足而肉类摄入过多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让学生“吃好饭”,近年来,在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教育局的推动下,杭州已有60余所中小学校通过国家级“营养与健康示范学校”、省级“营养与健康特色学校”和市级“营养健康食堂示范单位”评审。

“这些学校通过聘用专职、兼职的营养指导员,兼顾学生群体的口味特点,对学校学生餐的食材选择、菜谱设计和加工烹调等环节进行营养指导和评估,逐步改善学生餐中普遍存在的油、盐和禽畜肉(尤其是猪肉)用量过多所导致的脂肪供能比过高和钠摄入过量,以及杂粮、薯类和深色蔬菜等植物性食物明显偏少所导致的维生素A、B族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问题。”刘辉提到,学校还通过食堂、班级电子屏和家校联系平台等途径,公示学生餐的食谱、能量、脂肪和钠等关键营养素及每周人均油、盐、糖的供给量,让学生和家长直观了解在学校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市疾控中心也在进行营养监测的同时,建议学校增加水果、奶类等点心,补充维生素和钙的供给,持续跟踪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如何让孩子吃得好?刘辉建议日常增加奶类摄入。“每天上午可以让孩子喝一杯牛奶,晚上八九点再给孩子加一杯100克左右的酸奶。平时建议家长多关注学校的供餐信息,如果学校餐食中提供的动物性食物以肉类为主,那么家庭小餐桌上要适当增加鱼虾、蛋类进行互补,保证孩子营养摄入全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