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聞消息 兒童青少年的營養至關重要,不僅影響其當下的健康狀況,還會對成年後營養相關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那麼,杭州的中小學生“長”勢如何?怎樣才能讓孩子喫得好?5月20日是我國第35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今天,杭州市衛健委聯合西湖區健康辦、西湖區衛生健康局和西湖區教育局在杭州市九蓮小學啓動主題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公佈了我市2023年中小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綜合監測結果。

超重、肥胖與營養不良並存

每4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小胖子”

杭州市2023年中小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綜合監測結果顯示,學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爲14.2%和11.4%,較前一年分別下降了1.2%和0.3%,雖然數據穩中有降,但總體仍處於高位。也就是說,每4箇中小學生中就會有1個“小胖子”。

值得關注的是,杭州市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率爲8.4%,較上一年略有回升。此外監測結果還呈現出“男女有別”的明顯特徵。女生的營養狀況總體優於男生,無論是營養不良還是超重肥胖的比例都相對較低。從整體上看,杭州市中小學生的生長發育狀況有向“苗條”方向發展的趨勢。

“中小學生超重、肥胖與營養不良並存,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市疾控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所主管醫師劉輝分析,目前不少中小學生存在挑食、偏食的現象,有的孩子喜歡喫肉,可能存在脂肪攝入過多的現象,導致出現超重、肥胖;還有的孩子只喜歡喫蔬菜,如果不注意豆類、奶類等蛋白質的攝入,就容易造成營養素缺乏,發生營養不良。

讓孩子早晚喝一杯奶

家庭小餐桌要與學校食堂互補

當下,奶類、水果攝入不足而肉類攝入過多的現象普遍存在。爲了讓學生“喫好飯”,近年來,在市衛生健康委和市教育局的推動下,杭州已有60餘所中小學校通過國家級“營養與健康示範學校”、省級“營養與健康特色學校”和市級“營養健康食堂示範單位”評審。

“這些學校通過聘用專職、兼職的營養指導員,兼顧學生羣體的口味特點,對學校學生餐的食材選擇、菜譜設計和加工烹調等環節進行營養指導和評估,逐步改善學生餐中普遍存在的油、鹽和禽畜肉(尤其是豬肉)用量過多所導致的脂肪供能比過高和鈉攝入過量,以及雜糧、薯類和深色蔬菜等植物性食物明顯偏少所導致的維生素A、B族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等問題。”劉輝提到,學校還通過食堂、班級電子屏和家校聯繫平臺等途徑,公示學生餐的食譜、能量、脂肪和鈉等關鍵營養素及每週人均油、鹽、糖的供給量,讓學生和家長直觀瞭解在學校喫了什麼、喫了多少。市疾控中心也在進行營養監測的同時,建議學校增加水果、奶類等點心,補充維生素和鈣的供給,持續跟蹤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是否得到改善。

如何讓孩子喫得好?劉輝建議日常增加奶類攝入。“每天上午可以讓孩子喝一杯牛奶,晚上八九點再給孩子加一杯100克左右的酸奶。平時建議家長多關注學校的供餐信息,如果學校餐食中提供的動物性食物以肉類爲主,那麼家庭小餐桌上要適當增加魚蝦、蛋類進行互補,保證孩子營養攝入全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