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南京市全面融合社會公共信用管理要求與生態環境領域信用監管制度,通過堅持一體化機制保障、堅持規範化信用歸集、堅持動態化信用評價、堅持系統化分類監管、堅持便捷化信用修復、堅持特色化宣傳教育,打造出一套具有南京特色的環保信用管理體系,將信用制度、信用手段和信用理念緊密結合到生態環境日常監管和服務中,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全流程規範化管理夯實工作基礎

建立完善全市生態環境系統信用管理工作規範,明確信用信息產生和歸集、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信用修復服務全流程工作要求,明確“責任”、“人員”“事項”三張清單,年度制發工作要點,季度進行工作通報,逐月核查,每日監測,確保各類信用信息“全歸集”“零延誤”。作爲第一批試點領域,有力支持了南京市在全省首次實施企業以專用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記錄證明工作,切實減輕企業開具證明的負擔,今年以來,已開具專用公共信用報告1425份。在規範化管理的同時,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形式擴展信用管理政策知曉度,將信用政策宣講作爲企業合規教育基地和“生態環境法律大講堂”的“必修課”,年均組織專題活動十餘次,參與企業數量兩千餘家次。

動態分級分類監管提升治污水平

依託江蘇省企事業環保信用管理系統開展信用評價,全市納評企業17000家,重點行業企業實現“全覆蓋”,根據企業環境行爲信息產生的計分,由優到劣分爲5個信用顏色等級(綠色等級、藍色等級、黃色等級、紅色等級、黑色等級)。在日常監管中,科學運用評價結果,針對綠色等級企業給予環評審批“綠色通道”、納入非現場監管名錄、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免審即享”等政策。在2023年度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過程中,全市50家綠色等級企業享受管控豁免“免審即享”,全年15次免受生產限制影響。

針對紅黑色等級企業,生態環境部門與發改、水務、財政等主管部門聯合實施信用懲戒,不但在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中加大檢查頻次,還暫停生態環境類專項資金補助、暫停人社部門穩崗就業補助,徵收差別化電費、污水處理費,對各類評優評先實行“一票否決”。

精準運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這隻“無形的手”不但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倒逼發展向倒逼發展與激勵發展並重轉變,也在企業中廣泛樹立了守法守信經營的理念,全市企業更自覺落實污染治理主體責任,根治環境問題風險,整體環境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近三年來,全市生態環境行政處罰數量大幅度下降,2024年較2021年同期減少40%以上,綠色等級企業由20家增長到62家,紅色黑色等級企業由最高時的40多家減少爲1家。

便捷化信用修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爲着力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部門建立起“修復提醒—幫扶指導—提速辦理”的信用信息修復服務流程,積極引導失信企業完成“信用中國”信用修復,有效降低企業信用修復時效成本。首創“兩次送達,兩次告知”並率先出臺行業修復指南。在 2022 年組織開展的專項整治行動中首次組織實施成效明顯,生態環境部門修復記錄數量全市前三,受罰企業行業部門退出佔比全市第一,該舉措在省市各部門全面推廣,納入後續規範性要求中。

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部分施工企業反映工地噪聲、揚塵處罰失信行爲的修復仍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是施工企業違法行爲地較爲分散,且存在信用修復申請承辦人和實際辦理行政處罰的項目部脫節的情況,導致信用修復所需的材料存在遺失或滅失。生態環境部門一方面積極指導企業採用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方式獲取整改證明材料,並全流程跟蹤加快辦理,2024年以來共辦理57件,平均回覆時長僅爲3個工作日。另一方面與信用管理部門建立數據推送機制,在“雙公示”系統新增“部門信用修復”模塊,每日推送公示期滿3個月的行政處罰信息,生態環境部門主動覈查處罰責任義務履行情況並出具修復意見,系統自動生成《失信行爲糾正後的信用信息修復申請表》並加蓋電子公章,企業可通過短信通知提示自行下載並完成修復,今年以來已累計辦理800餘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