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合肥晚報

快樂勞動助力快樂成長

廬陽區已建成“開心農場”、學農基地43個,學校勞動角198個

合肥市安慶路幼兒園桃蹊分園幼兒收穫種植的豌豆。

開展校園“勞動教育文化周”,勞動教育走進田間地頭,萌娃曬出炒菜、洗碗圖片,請勞動模範進校園……自2022年勞動課被列爲校園獨立課程以來,廬陽區已建成“開心農場”、學農基地43個、學校勞動角198個。

每週設置兩個“勞動日”

每週一上午9時,位於三十崗鄉的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桃蹊分園都要舉辦“生活即教育,勞動‘悅’成長”活動。一羣萌娃在老師們的陪伴下忙得不亦樂乎。在“小小種植地”,幼兒們爲自己種下的蔬菜澆水、鬆土、拔草。

在園所創設的農貿市場、建築工地、扎染坊、水渠捕撈、生活坊等活動場景中,幼兒們還會體驗清洗食材、切菜等基本烹飪技巧,思考如何藉助手邊材料搭建不同造型和功能的建築,或練習脫開衫、脫套衫、穿鞋子、收玩具等生活自理能力。

“勞動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安慶路幼兒教育集團總園長李崢表示,勞動教育會深刻影響着孩子的性格發展、智力發育乃至社會關係。

安慶路幼兒園教育集團還將每週五下午和每週一上午設立爲園所“勞動日”,引導幼兒自主做好遊戲材料的收納和投放。在小班突出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引導幼兒自己穿衣、睡覺、喫飯;在中班通過安排值日生,讓幼兒爭做小小管理員;鼓勵大班的孩子走出班級、走出園區,以“大帶小”混齡的方式幫助其他幼兒更好地實踐園所勞動課程。

在安慶路第三小學大楊分校的“和美農場”裏,一羣手持工具的學生化身“小農夫”,搶“鮮”播種各種蔬菜。“自‘和美農場’啓動以來,學校安排教師、學生全員參與,每天照看自己的蔬菜,體驗播種到收穫的完整過程。”相關負責人透露。

打造“一校一特色”

記者走訪發現,在廬陽區,不少學校早已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制定“勞動教育清單”,納入學校校本課程體系,分年級提出具體要求,涵蓋家庭勞動、校園勞動、社會勞動,形成“一校一特色”。

南門小學湖畔花園分校建立6+“N”職業啓蒙式勞動教育體系,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通過校企合作共育、“跟着爸媽去上班”、走進家務勞動等六個載體開展勞動活動,在校園內設立“N”個班級以及校級勞動實踐小崗位,提升學生勞動技能。

四河小學圍繞校內勞動職業體驗崗、校內“蔬香樂園”勞動實踐基地、校內學校勞動課程“3”項校內勞動教育,以及校外勞動職業體驗,鼓勵學生人人蔘與勞動,體會職業技能。

五一小學注重生活化勞動教育,開發“五彩崗位”“十會萌新”“百草種植”等課程,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勞動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勞動素養。

宿州路幼兒園通過邀請“勞模”講勞動故事,讓“勞動光榮”植根孩子們心田。

四十二中學湖畔分校已連續十年開展勞動生活技能大賽。

廬陽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廬陽區已建成“開心農場”、學農基地43個,學校勞動角198個,建立木工活動坊、陶藝工藝坊、巧手編制教室等勞動實踐社團18個。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 全媒體記者 王書滸 通訊員 王凱 任琨 賈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