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作品可以超越作者的生命恆久流傳——2001年,電視劇《大宅門》一經播出便風靡萬家,作曲家趙季平操刀的電視劇原版音樂一響起,便把觀衆都帶回到那個百年風雨的大宅門……如今,編劇、導演郭寶昌雖然已經離世,但話劇《大宅門》依然常演常新。5月23日至6月2日,話劇《大宅門》將在國家話劇院劇場再度登臺。這些年,作品力求常改、常演、常新,濃縮人物、家族、時代於方寸舞臺之間,希望觀衆看完有蕩氣迴腸、恍若隔世之感。

2013年,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話劇《大宅門》誕生。話劇版由劉深編劇,郭寶昌、李欣凌執導,在北京首演前就創造了戲未排完、票先售罄的奇蹟。十年來,《大宅門》巡演足跡遍佈全國各大城市。“大IP”“煙火氣”“年代感”……這些都是屬於它的關鍵詞。將長達70多集的電視劇《大宅門》濃縮爲兩個半小時的話劇。話劇《大宅門》展現了白氏家族從光緒初年,到新中國成立後近百年的風雲變幻。與電視劇版《大宅門》對大時代的全景式展現不同,話劇版更加強化了“大宅門”的主題,以七爺白景琦爲核心,描畫了大宅門內衆生的喜怒哀樂。

回望過去,白景琦自小頑劣,個性張揚;他多情瀟灑、敢愛敢恨,與仇家女黃春私訂終身;他聰明絕頂,發明藥方,光宗耀祖,寧死不做亡國奴。宅門裏的那些傳奇人物——楊九紅、白玉婷、三爺、二奶奶,人物性格豐滿,都在舞臺上有活靈活現的展現。

此次,國家話劇院演員王新飾演“白景琦”一角,將爲觀衆生動演繹一位百草廳掌門人。他表示,“能夠碰上像白景琦這麼經典的一個角色,是演員的一大幸事。”他也始終懷着一顆崇敬的心來迎接和麪對這個角色。國家話劇院演員常玉紅“一趕三”飾演黃春、楊九紅和李香秀,妝容不變,僅靠聲音臺詞、肢體動作以及細緻入微的表演技巧刻畫三個完全不同的人物。國家話劇院演員謝蘭在劇中飾演白文氏二奶奶,她表示,“當舞臺上那束追光打在我身上的時候,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對舞臺的敬畏和熱愛,就是舞臺的意義。”

演員劉佩琦曾受郭寶昌導演邀請出演電視劇版的白三爺白穎宇。在話劇版中,劉佩琦繼續用自己的表演,將白三爺塑造得豐滿深刻。文/本報記者 郭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