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曲靖日報

本報訊 近年來,陸良縣打出交通區位、要素保障、優質服務“組合拳”,吸引一批新型儲能企業落戶陸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踩足油門,項目招引火力全開。該縣堅持一手抓招引、一手抓落地。目前,昆明理工恆達科技有限公司儲能產業園成功落地,規劃用地750畝,計劃總投資30億元。一期鉛炭儲能電池用鋁基鉛合金複合材料項目,4天完成投資項目審批、22天完成土地掛牌,真正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陸”力同心的品質服務,跑出“陸良速度”。雲南鴻泰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計劃總投資12.5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的項目順利開工,爲陸良進一步加強“產業強基”奠定基礎。

技術革新,新型儲能勇闖無人區。開發空氣熱力循環儲能系統,是構建儲能產業鏈體系、全面掌握儲能關鍵技術的重要實踐。經過不懈努力和技術攻關,全球首套、中國自主研發的兆瓦級空氣熱力循環儲能(簡稱“CASE”)中試項目在陸良縣工業園區開工建設。該項目由國家電投集團雲南國際電力投資有限公司與國家電投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自主研發,預計2025年6月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後,可完成冷、熱、電三種能源的儲備和供應,爲工業園區提供綠色電力及最高550攝氏度熱能和最低零下20攝氏度冷能,能量綜合利用率在80%以上。

“蓄”勢勃發,拓展完善產業鏈條。陸良縣依託自身優勢和儲能產業基礎優勢,將陸良建設成爲曲靖市儲能產業中心。在儲能產業園內,以昆工科技儲能項目爲新能源儲能產業的“鏈主”,圍繞“資源—材料—電池片—電池—應用—回收利用”發展建設目標,打造新型儲能產業鏈。同時,跟蹤和發展鋰電池和鈉離子電池儲能產業,持續關注氫儲能產業,積極規劃項目承接地,擬引進一批儲能一體化生產企業,建設儲能生產區、基礎材料儲藏倉庫、產品質檢區、倉儲物流區及綜合配套區和基礎設施。馬宏 梅江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