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京晨報

5月20日,小滿至,小滿這天開始,我國多地正式開啓夏日節奏。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專家提醒,小滿節氣因爲高溫、多雨等原因,貪涼的人陽氣容易受損,體內溼氣會增加,情緒也會更加煩躁,尤其要注意“三滿”對身體健康的危害,要及時對症處理,做好養生保健。

滿汗貪涼易傷陽 養陽按揉足三里

進入“小滿”後,氣溫不斷升高,天氣漸熱,暑熱邪盛,汗液的排泄也會加快,中醫認爲“氣隨汗脫”,而“氣者陽也”,所以人體的陽氣也會因此受損。此外,熱天人們比較貪涼,比如吹空調、喫冷飲等,易受寒溼之邪而傷陽。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針推科主任戴奇斌介紹說,《黃帝內經·靈樞》中記載:“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調於足三里。”夏季養護陽氣,補中益氣比較適合按揉足三里穴。

常用的方法是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着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到達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即可。

雨多溼滿傷脾胃

試試食療祛脾溼

小滿時節,由於雨量的增加,空氣潮溼,各種皮膚病,如腳氣、溼疹、汗斑、溼性皮膚病、足癬等易發生。中醫認爲,這些皮膚病的發生與天氣悶熱和潮溼有關,尤以溼重爲主要致病因素。那麼,怎麼才能祛溼呢?

該院脾胃病科主任孫剛介紹說,中醫講“溼氣通於脾”,所以健脾是養生的重要環節。如果感覺自己腸胃虛弱,可以到醫院做個胃腸電圖檢查,做一個科學的評價,有助於醫生更精準地選擇治療方案。溼邪困脾的人往往出現頭昏頭重、四肢痠懶、身重而痛、關節屈伸不利、胸中鬱悶、脘腹脹滿、噁心欲吐、食慾不振、大便溏瀉、舌苔厚膩等症狀。

那麼,應該如何健脾祛溼呢?薏苡仁有健脾的作用,鴨肉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溼的作用,冬瓜薏米煲老鴨是祛暑健脾利溼的湯品。注意不要因天氣熱而攝入過多涼性食物或者冷飲,會損傷脾胃陽氣。無論是飲料還是湯水,除了不要太冷外,也不能太熱,以溫爲宜。另外,俗話說“冬喫蘿蔔夏喫薑”,姜具有溫補的作用,如果怕湯水過於寒涼傷脾胃,也可以適當加些姜來“調和”腸胃。

天熱心煩脅漲滿

練練“坐功”心靜安

小滿節氣時,由於氣溫增高,即便有空調幫助,還是難免經歷室內室外“冰火兩重天”,這個時候人的情緒也會隨之改變,容易心煩。

明代著名養生學家高濂在其所著的《遵生八箋》中記載了“小滿四月坐功”,具體方法爲:晨7時,正坐,一手手心向上用力託舉,一手手心向下,用力下按,各三至五次,然後牙齒叩動36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九次。可輔助治療肺臟邪毒積滯引起胸脅漲滿、心顫心慌、面紅鼻赤、眼珠發黃、心煩心痛、掌心發熱等病症,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試。

通訊員 楊璞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戚在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