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人說最親莫過於血緣關係,父母與子女之間是最親的人,可往往到最後很多時候,父母和子女卻成了仇人。

並沒有老人平時所想的養兒防老,父親親近子女,爲子女好,子女就會反哺父母,給父母一個安穩幸福的晚年。

現實中很多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爲,自己老人靠兒女贍養,卻忘記了,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

正所謂上行下效,你的行爲也在影響着你得孩子,他們正在看着你得一言一行。你對待父母的態度,就是你得子女將來對待你得態度。

人之所以爲人,是因爲他們會有感情,而你得人品如何,也是從小事中體現出來的。

022

白大爺是一名退休人員,他有四個孩子,剛退休那會是在老家生活,老伴離開後,他就去了兒子身邊生活。

作爲父母,按理來說對待子女應該是一樣的疼愛,可他不是,他是一個有着傳統思想的人,比較的重男輕女。

對於孩子,他更疼愛兒子,在兒子結婚買房時,他給了兒子10萬塊買房。在兒女需要買房時,他卻只是意思意思的給了女兒1萬。

等後來他的孫子要成家的時候,他更是出了不少的力,當時他還挺高興的,後輩成家了,添丁進口了,是興旺的徵兆。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隨着家裏的人越來越多,生活中的矛盾也開始接踵而至。

兒子兒媳婦抱怨花銷太大,生活質量下降,他們要買個什麼大件,或者出去旅遊等,白大爺都不再給他們錢。

而小兒子來大兒子家看望白大爺,白大爺卻會給小兒子油費,回去的時候,白大爺還會給他們買些東西讓小兒子拿回去。

這樣的做法讓大兒子一家對白大爺有了看法,時間久了孫子也開始對白大爺有了看法。他們開始常常唸叨讓白大爺把退休金還有存款給他們保管。

可白大爺心裏很清楚,一旦把錢財交出去,他的日子過的怎樣也就沒無法掌控了。

033

大兒子和孫子認爲白大爺住在他們家,他們給養老,白大爺所有的錢財就應該是他們的。

可實際卻是,這些年跟着大兒子一起住,白大爺往裏面添了不少錢,只不過是大兒子他們習慣了,當作了理想當然。

前些年白大爺還沒到現在的這個年紀,雖然身體也多少有些小毛病,但他自己有退休金,有存款,從來沒有麻煩過兒子他們。

現在年紀大了,身體也越來越不好了,面對着現實的情況,白大爺突然發現養老的底氣,還是得手裏有錢,有個健康的身體。

爲什麼這麼說呢?隨着年紀的增大,身體機能下降,白大爺在大兒子看來就成了拖累。

兒子和兒媳婦不願意再跟着白大爺過,也不願意給白大爺養老,他們提出要求讓白大爺回老家養老,美其名曰,城市空氣不好,鄉下更適合養老,他回去了也是減輕他們的壓力。

白大爺想要跟着他們養老,就要每個月給8000的養老費,這是他的孫媳婦親口提出來的。

孫媳婦說,白大爺不是他們的父母,他們沒有贍養的義務。當時,白大爺的心裏特別的難受,自己那麼的疼愛孫子,到頭來卻是這樣的結果。

更讓白大爺寒心的是,大兒子對於孫媳婦的問題,一句話也沒有說,只說他們是要靠着兒子養老的,有心無力。

044

人心果然是現實的,慾望是越來越大的,從來不會因爲是親人,有感情而減少。

白大爺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態也就更加的差了,慢慢地都有些不能自理了,這時候的他是最需要人照顧的。

然而,他的兒女卻很少願意去照顧他,哪怕是給他洗個澡,擦擦身體,或者推他出去走走放鬆下心情。

他只能自己孤獨的躺在牀上,一邊熬着日子,一邊忍受着兒女們的忽視,內心直落下一片淒涼。

大概年老的溫暖,就只有那個偶爾來看的小女兒吧。

隨着他身體的逐步下降,更是讓他看清了現實,人性在利益面前顯露無疑。

他的身體變差,曾經疼愛的孫子怕他什麼也沒交代清楚的走了,趕緊把他帶去了銀行,讓他把積蓄取出來給他們。

不久後意外有一次來了,他的大兒子不幸生病了,需要用錢,拿着他十幾萬存款的孫子卻並不願意出這份錢。

反而直接問他的父親:“我養兒女就是爲了照顧你的嗎?那我爺爺這些年你爲什麼不照顧,他本是你的責任。我替你盡了責任,以後你自己的病就自己看,自己想辦法。”

或許這就是因果吧,白大爺辛苦把兒子撫養長大,成家立業,爲兒子孫子付出了很多。可兒孫卻把這些付出當作理所當然,把養老當作一種交換,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

父母是兒女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當人來到晚年也就是驗收成功的時刻。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你對待父母的態度,不僅是你人品的體現,也是你孩子的榜樣。

055

對待子女我們是應該愛他們,可一定不能溺愛,要掌握好分寸,過度的溺愛不僅會苦了自己,也讓是害了孩子。

當父母的都是想要孩子好,希望他們過得好,所以當他們不論說是有啥困難,做父母的二話不說的就幫了。

需不知這是在驕縱他們,讓他們對父母產生依賴的想法,認爲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卻學不會感激。

當他們失去了獨立生活能力的時候,也就是父母災難到來的時刻,啃老已經讓他們再也不想去努力,也不想去思考這樣做對不對。

他們變得自私自利,只要自己過得好也就好了,其他的他們會說關我何事。

最後來,父母再也幫不到他們,甚至需要他們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把父母當作拖累,厭煩父母拖累他們。

可這就是人性,當自私佔據主導地位,毫不付出的就能拿到好處,誰又會去思考對不對,誰又會去想着感恩呢!

066

作爲老人不要想着替孩子把一切的風雨,都阻擋在他們的世界之外,而是要教會他們怎樣去面對風風雨雨,讓自己茁壯的成長。

沒有哪對父母能替子女承擔一部分的風雨,他們終將有他們自己的人生,要去自己飛翔。

人生無常,作爲子女也要學會感恩,多關心父母,不要總想着父母還年輕,再等等,還有時間去孝敬他們的。

時間是不等人的,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父母早已兩鬢微霜,早已逐漸的老去,他們再也不是那棵參天大樹。

老話說得好“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別等到最後給自己留遺憾,回頭看看吧,時光在悄然地帶走一些東西,人生也經不起等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