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令全球監管機構擔憂的槓桿交易引起了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的注意,有跡象表明,這種策略在歐洲越來越受歡迎。

歐洲央行指出,一批離岸對沖基金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歐洲國債回購市場,這表明所謂的基差交易的使用越來越多。這一策略旨在利用期貨和債券之間的價格差異,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引發市場動盪後,該策略在美國受到了嚴格審查。

歐洲央行上週五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上述對沖基金大多在開曼羣島註冊,超過半數的投資基金持有歐元區政府債券期貨的頭寸。非歐盟投資基金在歐元區政府回購市場上的幾乎所有活動,也都是由它們主導的。

歐洲央行淡化了基差交易構成的潛在威脅,指出與美國相比,歐洲央行的基差交易規模較小,淨期貨頭寸也更爲平衡。報告稱,這可能反映出一些因素,包括該策略獲得回報所需的市場扭曲程度較低,以及套利成本較高。

央行分析師還警告稱,其他對沖基金投資策略可能構成更大的危險。他們說,其中包括槓桿定向交易,這可能引發價格螺旋式上升,因爲交易員急於平倉。

歐洲央行分析師寫道,槓桿交易“比基差交易帶來更高的金融穩定風險”。“如果這些實體在美國國債市場面臨流動性緊張,對歐元區政府債券市場的溢出效應可能會被放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