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用标准化引领品牌化

莲花百套教案规范乡村研学内容

本报讯 (记者 陈璇 通讯员 徐莉 张晶) 水田运动会、吃“苦”大赛……一串生动有趣的活动,将“小满”这个节气具象地展现出来。5月19日,“小满未满 苦尽甘来”亲子研学活动在衢江区莲花未来乡村的惠乡园家庭农场举行。现场,家长、孩子互动游戏,欢声笑语一片。

市民方女士已是第三次带女儿来莲花镇参加“二十四节气”亲子研学活动,鲜明的主题、有趣的活动和规范的管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寓教于乐,让孩子了解农耕文化,就连我们家长都觉得很有意思。”

莲花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当地政府抓住研学游这个风口,引导本地民宿、农场推出乡村研学项目,尤其是将节气文化融入研学,引流和增收效果不错。同时,也暴露出业主对农耕文化的挖掘不到位、项目包装缺特色等问题,成为制约研学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

莲花镇政府主动作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发了一套具有本地乡村特色的研学标准化课程体系。目前已经在部分农场试行。当天,惠乡园农场举办的“小满”研学,就是该课程体系中“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之一。

记者发现,这套课程分为“二十四节气”“莲花风物”“大师课堂”三大块内容,共设计了100多套教案。每套教案涵盖课程说明、课程目标、课程机构、场地及物料准备、安全须知等全流程,细化到每个主题的背景知识、活动安排、互动对话等内容。执行团队可根据教案,增减内容,延伸拓展。

“以前我们搞活动,就是让客人来农场逛一逛,吃顿饭,顺便带点土特产走。从去年开始,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启动了标准化的‘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引流增收效果明显。”惠乡园负责人杜晓慧说,去年,惠乡园共开展了七十余场研学活动,服务客户6000余人次,也带动了社群会员人数的增加,全年总销售额达320万元。

位于涧峰村的灿聪农场负责人徐贵生介绍,他的农场以“青蛙”为主题,以亲子活动的游客居多。今年“五一”期间每天接待游客三四千人,但是活动内容较为随性,自己不擅长讲故事。他表示,如果能借用镇里开发的这套标准课程,结合自身的“青蛙”主题,推出四季研学课程,效果会更好。目前,他已计划对农场内部分设施进行微改造,突出差异化,增强吸引力。

“既有‘研’又有‘学’,才能让目前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研学游走得更远。这套教案,就是一个样本,用标准化来引导规范化,最终达到品牌化。”莲花镇党委书记池建峰表示,目前,镇政府正在制订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寻找第三方执行运营团队,让标准化教案更好落地,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共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