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海南:

​文化“七小”送来“春风村雨”

本报驻海南记者 陈关超

在海南,文化惠民可不仅仅是送一场演出这么简单:用心用情独创的文化“七小”服务,以小培训、小展览、小讲座等7种方式融合成“春风村雨”文化“大礼包”,文化惠民成效显著,深受群众喜爱。

据介绍,海南省“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作为省级重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连续举办了5年,足迹遍布岛内19个市县,共走进1023个偏远乡村,行程总计超过6600公里,开展了1023场文化惠民、暖民、乐民活动,现场惠及群众达60.5万人次、线上惠及观众近200万人次。

群众是主角

2024年海南省“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于4月18日在五指山市通什镇福关村启动,这项惠民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坚持以基层百姓为中心,群众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每场活动尽量选拔群众登台表演,音乐、舞蹈、魔术、杂技、小品等节目轮番登台,精彩纷呈。专业演员和村民群众一同表演,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个个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节目,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能在家门口看到专业演员的演出,我们心里甜滋滋的,真希望这样的节目经常来我们村。”“有书看,有美食吃,有展览,有老师教我们跳舞、读书,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真是太高兴了。”每到一地都有群众由衷地赞叹。

今年,为期一个月的“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陆续走进三亚、白沙、屯昌、保亭、澄迈、儋州、陵水、昌江、海口等13个市县,开展了16场103项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小演出、小培训、小讲座、小展览、小阅读、小展销、小朗诵等“七小”活动形式,为群众送去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手把手教学

近日,在定安县潭黎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端坐着听老师上一堂朗诵课,“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省里来的培训老师把苏东坡的两首诗词逐字逐句进行讲解。

除小朗诵外,还有小培训。潭黎村小培训由海南省文化志愿者、舞蹈老师陈璐现场组织,在演出前培训村民即兴排练一支舞蹈,学会后,村民与老师还要一起登上村晚舞台展示“成果”。

经过培训,村民以及村里小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登台能力、记忆动作能力都得到提升,对表演这样有“技术含量”的文艺活动不再胆怯。“我们在每一场惠民活动中都有这样一场小朗诵、小培训内容,通过专业老师手把手的教导后登上村晚舞台,既带动了大家的表演兴趣,也让村晚舞台变得更加欢乐。”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公共文化处(非遗处)二级调研员何振军说。

融合大礼包

“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融合性,集参观、交流、体验、展示、分享等功能于一体。舞台四周设有非遗展览,当地特色非遗产品令人流连忘返,不仅有文昌鸡、东山羊、兴隆咖啡等风味美食,还有山兰酒、梦幻香山富锌泉水柠檬、鹿龟酒、瑞溪牛肉干、桥头地瓜等地方农特产品,海南粉、抱罗粉、糟粕醋、琼海杂粮、菜包饭等特色小吃也让群众和游客大饱口福。

活动现场设立的“乡村好物——优质农产品展销”中,通过组织当地村民、农户、商户、乡村网红进行优质农产品展销或助农直播,让乡村好物被更多人知晓,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多种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