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 杨靖

在山东产研智能电机研究院一间实验室里,技术人员通过工业互联网对一家水泥企业进行节能评估。数据显示,他们为该企业定制的改造方案预计可节电近30%……

数字化改造的力量就是如此巨大。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与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等有机结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对于《方案》的通过,最先感知到的便是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5月17日,记者来到山东福瑞德测控系统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厅,看到了不少用于数据采集和测量的传感器、变送器产品。公司负责人李明告诉记者:“从工业生产到生活消费的多个应用场景,我们都可以提供最原始、最准确的数据,未来我们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多。”他表示,《方案》的出台,为包括工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提供商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利好和空间。

相比于科技研发的高资本投入,数字转型投入更少、收益更高,对企业具备比较好的性价比。在位于周村区的山东恒富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床垫、弹簧床网及智能床垫研发中心技改项目现场,记者看到,研发中心已竣工投用,床垫车间也已竣工投产。

“我们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5分钟便可完成从钢丝到床网再到成品床垫的完整生产流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成本节省30%以上,产能提高60%以上,一举让传统家具产业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数字技术赋能可让传统企业实现多样化效率提升,实现对用户动态需求的快速响应,提高单位用户的价值产出。在位于桓台县的山东尚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牛仔裤生产也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定制。“牛仔服装下单、制版、裁剪、缝制、水洗、后整全流程,都能完全实现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生产周期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7天。”工作人员介绍道。据了解,该公司从传统的产品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对服装生产线进行“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改造,通过智能研发、信息数据采集及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产品研发的数字化、模块化、数据化和个性化,打通了个性化定制中客户管理、智能研发、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

《方案》中提出,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做好设备联网、协议互认、标准制定、平台建设等工作。对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淄博的企业有不同探索,但殊途同归,最终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

山东新马制药装备有限公司依托全球领先的IMA固体制剂产品技术,立足固体制剂“高精尖”生产设备的创新和生产、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走出了一条智能化制药装备之路;山东圣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绿色、智能的加工,制造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高端成型装备,企业通过升级原有加工设备,实现了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产品规格由原来的2500吨提升到12.5万吨;山东汽车弹簧厂淄博有限公司先是建立智能制造边缘计算平台,实现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的数字化,后又集成各业务模块,统一数据接口,对数据全面感知和分析,实现从设计、生产、运营的全流程信息化覆盖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控……

我市作为老工业城市,应用场景丰富,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大有可为,也应大有作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落实《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坚持“从易到难、分类施策、滚动实施、全面覆盖”路径,实施数字赋能、标杆培育、技术提升、要素支撑“四大行动”,建好数字服务商资源库、智改数转项目库、金融产品资源库、数字化专家库等“四库”,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服务商支撑+金融助力”体系,以数字化转型构建未来市场竞争新优势。

眼下,淄博企业“愿转尽转”的主动性和“能转尽转”的水平持续提升,将加速推进制造变“智造”的历史进程,拓出一条老工业城市迈向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未来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