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本報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

▲ “菜市書屋”舉辦“以書換蔬”活動 主辦方供圖

買菜、看書竟能在同一個地點實現?喧鬧的菜市場和靜謐的書屋看似毫不搭界,卻在成都神奇地“合體”了。去年10月以來,由成都市文明辦會同成都市新聞出版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各區以及成都益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菜市書屋,首批30個已建成開放。一個個小型的“菜市書屋”,既給百姓的日常生活加了一點調劑,也爲城市的煙火氣平添了幾縷書香。

初夏,位於成都市高新區三瓦窯社區的益民菜市東苑店人來人往。統一的攤位、亮堂的大廳、新鮮的蔬菜,令人賞心悅目。穿過菜市的花卉區,“菜市書屋”醒目地闢於一角,牆壁上利用隔板擺滿書籍,座位設計雖簡單但也方便閱讀。

“一般下午時段人比較多。”益民菜市東苑店店長牛嘉辰介紹,書屋是菜市場“五心驛站”的一部分,現有各類圖書600餘冊,都是適合社區居民口味的讀本。記者湊近細看,有《昆蟲記》《小故事大道理》《親子共讀好故事》等適合社區家庭閱讀的書籍,小小的書屋還貼心地開闢了家庭寵物書專區,供飼養寵物的居民閱讀。

緊鄰書屋的縫紉站和快剪理髮區承載着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理髮排隊等候的高峯期,不少人願意在一旁翻書靜候,愉快地度過等待時光。蔬香連着書香,閱讀“潛入”日常。記者環顧四周,只見約20平方米的“菜市書屋”兼具閱讀、休憩、飲水等功能,居民來此歇歇腳、借把傘的工夫,都能與滿牆的書本打個照面。

“一個是爲身體提供營養,一個是爲精神提供營養。”有聞名前來探訪取經的外地人感慨;“成都‘菜市書屋’貼近老百姓,接地氣!”

對在市場經營的攤主而言,“菜市書屋”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一名攤主告訴記者,“菜市書屋”建成開放後,給市場裏有未成年子女的攤主帶來不少便利,平時經常有孩子放學後到書屋來看書、寫作業,等待父母收攤,帶着小孩來買菜的居民也能安心選購了。

全年開放的“菜市書屋”每天都進行書籍整理和衛生保潔等維護。牛嘉辰說,店裏還不時策劃讀者分享、“以書換蔬”等特色互動活動,社區居民參與熱情高漲。

爲了給蔬香瀰漫的菜市場裏添上書香,成都益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給旗下的8家“菜市書屋”配置了3400餘冊書籍,涵蓋人文社科、生活等40餘種類型,以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的閱讀需求。

“通過豐富服務內容吸引客流,讓受衆與書屋雙向奔赴。”成都益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作爲基層的“微窗口”,“菜市書屋”聚焦構建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服務圈,尤其關注“一老一小”需求,既滿足大衆閱讀、休憩需求,又滿足周邊市民的生活需要。據悉,“菜市書屋”下一步將增加美食、川菜烹飪等書刊和成都旅遊導覽圖冊等,同時積極探索與第三方合作,促進可持續運營發展,爲市民提供可看、可觀、可感的社區公共文化空間。

“煙火邂逅書香”,在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文化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李兆泉看來,城市“菜市書屋”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在人民羣衆需求度、便捷度較高的地方“種文化”,推動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延伸和創新。李兆泉說,成都“菜市書屋”已成爲市民日常生活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作爲成都市2023年“人民閱卷·十大市民點贊項目”之一,“菜市書屋”正如網民作出的評價:“小書屋”彰顯了“大民生”,菜市小角落承載着市民的“大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