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華西都市報

蔣勤勤沉澱三十年

捧起人生第一座重量級電影獎盃

蔣勤勤

《草木人間》劇照。

蔣勤勤榮獲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女演員。

蔣勤勤斬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

近日,大學生電影節“青春之夜”盛典在京舉行,憑藉電影《草木人間》中對吳苔花的詮釋,蔣勤勤斬獲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女演員榮譽。這不是她今年第一次登上領獎臺,3月,她還曾因此片摘得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

“這個等待是很漫長的,48歲才真正拿到第一個電影獎項,有點姍姍而來的感覺。”蔣勤勤說,摘得亞洲電影大獎是長達三十年的等待,當她踏進北京電影學院的大門時,心中就充滿憧憬,期待有一天能向母校交出滿意的電影“代表作”。

在獲得最受大學生歡迎年度女演員榮譽後,蔣勤勤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獨家專訪,暢談了幕後故事和人生感悟。

終被大獎“眷顧”

“等待沉澱三十年”

由顧曉剛執導,吳磊、蔣勤勤、陳建斌主演的反傳銷題材電影《草木人間》,講述了剛畢業的大學生何目蓮(吳磊飾)發現母親吳苔花(蔣勤勤飾)深陷傳銷泥潭時捨身救母的故事。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該片票房已達1.21億元。

“它好像一顆種子已經種進去了,慢慢地生根發芽。每次開機面對鏡頭,我已經做好了準備。”片中,蔣勤勤飾演的吳苔花從質樸單純的採茶女到誤入傳銷後一步步癲狂沉淪。她說,這個角色演繹對她而言已經做到了“極致”。

對於“古裝第一美人”標籤,蔣勤勤更爲坦然:“對我來說,是盡力完成每一個角色、每一場戲,做到最真實和純粹地表達。現在的我,不太介意他人的定義,我專注自身的角色,完成角色的詮釋。”

“‘電影大神’眷顧我們了!感謝電影,讓我認識了世界和生活,也更加認識了自己。”蔣勤勤在3月舉行的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上動情地說。對於最佳女主角,蔣勤勤稱之爲“驚喜”。在宣佈獲獎之前,她已作爲頒獎嘉賓登上一次舞臺,按照頒獎晚會的“慣例”,她並不認爲自己還能上臺領獎。年輕時,她也曾想象過獲獎時的激動心情,當真正聽到“蔣勤勤”的名字時,她的心情卻多了一些感慨,“等待沉澱三十年,才捧起人生第一座‘電影獎盃’”。

片中,蔣勤勤和吳磊在雨中的對手戲讓觀衆印象深刻,吳苔花深陷傳銷無法自拔,何目蓮試圖喚醒母親,吳苔花卻扇了兒子耳光,像老虎般嘶吼:“我就是掙不到一分錢,我高興!我開心!”這場戲,讓母子內心最壓抑的情緒釋放了出來。

“我也沒想到自己會這麼演,完全依靠當時的感受力。我從未有過那樣無拘無束的表演體驗,就像洪水開閘一樣,把情感宣泄出來。”蔣勤勤說,拍攝是順着劇情拍,一切表演是那樣自然而然。但有時拍完回到酒店還在想,這樣的表達會不會太冒險。

走進“沉浸式”傳銷片場

“感覺自己不是在演戲”

在傳銷組織中,伴隨着“苔花、苔花、苔花”的呼喊聲,吳苔花被“洗腦”般簇擁着走上臺。搖身一變,她從一個大山走出來的採茶女變成西裝革履、妝容精緻的“成功學輸出者”,大喊着“我現在是一個獨立、自信、成功的女性”。

如何沉浸式進入角色,成爲“吳苔花”?蔣勤勤告訴記者,導演給了一個沉浸式的創作環境,自己一直在跟隨和感受。影片展示了傳銷組織中的“破冰遊戲”,通過攻擊人性的弱點、假借心理學的一些手法進行精神控制。“這段戲讓我演得很‘崩潰’,因爲遊戲要完全參與進去,要把自己的心靈交出去。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演戲,我已經成爲‘她’了。”

“對我來說,已經完全把自己毫無保留地交付出去了。”蔣勤勤說,前期準備時已經找到人物基調,體驗了角色心理活動。由於長期沉浸在“洗腦”的話術和人格摧毀的表演狀態中,蔣勤勤的身體也出現了應激反應,白天怕光、晚上失眠,大腦皮層極度亢奮,導致拍完戲還去看了眼科醫生。

片中,她用家鄉話川渝方言表演,這對她來說成爲通往角色的一個“橋樑”。蔣勤勤認爲,“當那些非職業演員的老鄉和我一起交流時,我好像不再是演員,而是回到了生活狀態。”

回應“古裝第一美人”標籤

不想被“美”所定義

蔣勤勤出道以來,因古裝劇的表演被觀衆譽爲“古裝第一美人”和“瓊瑤女郎”。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蒼天有淚》播出,蔣勤勤在劇中飾演性格溫婉的蕭家大小姐“蕭雨鳳”,瓊瑤特地爲她取藝名“水靈”。後在《風雲》裏,她一人分飾兩角,是聶風的“白月光”明月與“冷美人”第二夢,這也成了許多觀衆的經典記憶。

“我年輕的時候,觀衆一提到我就是漂亮和美,我想作爲演員這是不是很失敗?形容詞很單一,一個詞就把我給概括了。”在一檔綜藝中,蔣勤勤曾表示,不想被“美”的評價桎梏。她表示,演員的形容詞應該是豐富的、複雜的、多面的,所以還曾爲此糾結過一段時間。現在,她已不介意他人的定義,而是專注自身的角色,完成角色的詮釋。

《白髮魔女》“練霓裳”,《還珠格格》“夏盈盈”……古裝戲、仙俠劇的演繹,讓觀衆深深記住了蔣勤勤。如今的蔣勤勤已不再是二十多歲扮演古裝少女的年紀,談及那段時間的表演經歷,她說,“那個時候信念感太強了,現在讓我去演,可能我不知道該怎麼演。”

對於早期參演的古裝戲,蔣勤勤表示,作爲演員,每個人都想遇到更好的戲,詮釋更有精神內核的故事。但是每個人生階段所面臨的選擇是不一樣的,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路。那個時代、那些戲選擇了我,我也選擇了它,走上了屬於自己特有的演藝之路。

談“中年女演員的困境”

希望角色更復雜、有挑戰性

2005年,因出演《喬家大院》,蔣勤勤和演員陳建斌相識,次年結婚。此後一段時間,蔣勤勤淡出公衆視野,把更多時間留給了生活。在“大紅”之後選擇迴歸家庭,她的選擇在演藝圈顯得有些獨特。

“我十歲的時候,就被爸媽送到藝校去學京劇,那段時間幾乎天天以淚洗面。這對我的成長其實是非常寶貴的經歷,讓我更加獨立,但內心還是渴望親情的陪伴。”蔣勤勤說。

蔣勤勤希望給孩子更多陪伴,在孩子關鍵時間段,會推掉工作去陪伴他們。獲得最佳女主角榮譽後,會不會把時間更多花在工作上?“遇到了能夠共情的角色,我會選擇去工作。如果沒遇到,我還會像以前一樣,給家人更多陪伴。”

面對網絡熱議的“中年女演員的困境”,蔣勤勤坦言,因爲目前影視行業以中年女演員爲主角的題材並不多,而不是演員不演。“40歲這段時間,其實是女演員最好的時光,她們有那麼多的人生感悟、體驗和經歷,也會越來越有慾望表達。”

談到劇本選擇,蔣勤勤希望飾演更加立體、飽滿的角色。“我沒有限定演什麼樣的題材。在這個年紀,希望遇到的角色更有挑戰性、複雜一點。演員跟角色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覺得角色離我很遠,還沒想好怎麼表達,我不會接這個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受訪者供圖

相關文章